跑馬燈

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看見臺灣軟實力 星雲人文論壇登場

【記者謝佐中/于郁金/郭騏樂/綜合報導】以「看見文明的力量」為主軸,第6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於12月10日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盛大登場,邀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張平宜、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尉天驄發表主題演說,以及資深主播李四端、聯合報副社長游美月、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陳芳明、知名主持人蔡詩萍展開深入對談,探討如何透過文學、媒體等廣義傳播媒介,指引人類社會開展文明的力量。
    講者認為,人道關懷就是文明的展現,透過閱讀、觀察,理解他者的生活與需求,進而伸出溫暖的手,把「關懷」化為動詞,展現尊重與包容,即是文明;主流文明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壓制弱勢的野蠻,因而造成許多歷史悲劇,人類必須透過不斷反思,才能免於多數所形成的集體暴力,建立「真文明」社會。
    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和佛陀紀念館共同主辦星雲人文世界論壇,首度和「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暨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聯合舉行;發表主題演說的張平宜、尉天驄,分別是「傳播貢獻獎」、「文學貢獻獎」得主,兩人現身說法,展現了媒體和文學如何扮演推動文明的關鍵力量,意義深遠。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高希均指出,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把佛法帶回人間,引領廣大信徒實踐包容、奉獻、捨得與無我,是文明力量的典範,也見證台灣社會的軟實力。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開幕致詞表示,文明是帶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他勉勵人人培養忍耐,學習放下獲得自由,進而影響他人,展現群體的價值,打造文明社會。
    長期透過報導進行社會關懷的資深媒體人張平宜,認為人道關懷即是文明力量的展現。她透過兩段影片,說明如何透過輿論力量與具體行動,協助臺灣樂生療養院的阿公阿嬤度過有尊嚴的晚年,以及為大陸四川涼山痲瘋村健康孩童爭取受教權,取得回歸主流社會的鑰匙;從報導者變成行動者,她因而榮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2讀者文摘亞洲英雄獎」等殊榮。
    「有愛,就沒有恐懼,可洗去疾病汙名,改變痲瘋宿命。」張平宜說,看見人們因恐懼而長期隔離痲瘋村住民的「殘忍」,她很慶幸自己成長於充滿愛的台灣,有機會把台灣的人道價值帶到對岸,讓台灣社會的文明力量被看見。
    尉天驄的演說,由陳芳明代為宣讀。陳芳明稱許尉天驄是個「古典知識分子」,是臺灣文壇引介現代主義文學、催生鄉土文學的重要旗手,也是文壇良心的代表。
    面對衝突叢生的當代文明,尉天驄認為知識分子不應安於當個象牙塔學者,要把知識化為關懷力量。他引用「止於至善」的「知止」哲學,強調「知止」不是停止,亦非無所作為,而是深思熟慮,喚醒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心,在科技文明狂潮中,一起為人類和平找出路。
    對談由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主任委員李瑞騰主持,發人深省的專題演說,引發4位與談人的智慧火花。針對文明與野蠻的分野,李四端認為,對彼此生命的珍惜、尊重與包容,是維持文明的底線。游美月表示,在眾聲喧嘩的時代,媒體應報導社會良善面,打破隔絕人心的高牆,展現文明高度。陳芳明建議透過閱讀,理解他者的生活,伸出關懷之手。蔡詩萍則強調,無論面對何種文明,人類不能放棄反思能力,因為文明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壓制少數與弱勢的集體暴力,不可不慎。
    至於如何面對網路社群等自媒體給文明帶來的衝擊,蔡詩萍期許自己「永遠要記得少數的存在」;李四端則堅持為言論負責、不謾罵、支持有價值的事等原則。游美月抱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理念,檢驗自媒體的諸多意見領袖,善盡監督之責。陳芳明認為多讀書、讀人,可以提升同理與尊重的修養,避免因傲慢而不自覺衍生的「野蠻」。
    高希均總結時指出,文明社會有高生活品質、高社會福利、高稅率、高物價等「四高」指標,臺灣想繼續維持社會文明的優勢,必須先放棄「白吃的午餐」陋習,接受高稅率和高物價,政府才能為人民福祉做更多的事。
    高希均也強調,佛光山從荒山化為殿宇輝煌,來自所有佛光人都懂得「珍惜」;政治領導者應多多效法,「創造機會,忘記仇恨」,才能讓台灣善美、和諧的文明力量永續。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每年舉辦「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與「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主辦單位也在論壇中播放由遠見創意製作的「人間佛教─初心」紀錄片,傳遞星雲大師透過文化、教育推動文明真善美的初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