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小小傷口 脊椎減壓 新式微創脊椎減壓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在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等腰椎退化性疾病已是十分常見困擾長者的通病,而相同症狀的病人根據檢查結果卻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衛福部臺南醫院表示,為提供民眾更好的就醫品質及專業治療,購置高解析度1.5T核磁共振機、術中立體定位X光機及各式微創手術器械,不僅提供傳統腰椎減壓內固定手術及經皮微創腰椎減壓內固定手術,更與成大醫學中心同步引進「微創脊椎減壓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為因腰椎疾病而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58歲江先生,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心血管繞道手術,近期為下背痛及雙下肢麻木而困擾,雖曾被診斷為腰椎第四第五節脫位併中度椎管狹窄,但因身體狀況不佳而遲遲未處理;直到某日早上突發下肢疼痛,以致無法站立讓他警覺不能再漠視;心導管追蹤報告顯示繞道之血管有部分阻塞,心臟科醫師不建議停止服用抗凝血劑。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統合其病況及術前無法停止抗凝血劑的需求,為他進行微創腰椎減壓及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其傷口不到傳統手術的一半,在未停抗凝血劑的情況下失血量也不多,且術後恢復迅速,第二天即可下床,亦較無傳統手術後的長期背部痠痛僵硬等後遺症。
    趙亮鈞主任指出,「微創脊椎減壓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利用與傳統手術不同的經骨皮質骨釘路徑,可將脊椎三節段以內之手術傷口縮至5公分以下,減少背部肌肉的創傷,更可降低手術中失血及感染率、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手術後腰背痠痛的機會。同時達到脊椎手術中最重要步驟-神經減壓的足夠範圍,減少不完全減壓帶來的症狀改善有限或復發。
    除了以上優點,國內外研究亦發現經骨皮質骨釘路徑對於骨質疏鬆的病人能提供更穩定的固定效果;傳統的骨釘鎖入骨髓質內,對骨質疏鬆病人猶如在海砂屋的牆上釘釘子,易有術後鬆脫移位、甚至造成當節椎體損壞等併發症。新式的經骨皮質骨釘因為骨釘固定在脊椎骨皮質,(骨皮質)相對是骨質疏鬆影響較少的部分,因此能提供更強的支撐固定效果,對一些輕度或中度骨質疏鬆症合併腰椎病變的病人來說是一大利多。
    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的原因複雜,需經過完整的病史詢問、神經學及影像學檢查才能精確診斷及治療,治療方式從保守的藥物及復健治療、侵入性的局部注射及神經阻斷,到外科神經減壓併非融合或融合固定手術,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民眾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考量個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進而減少手術對生活及工作的衝擊。
    衛福部臺南醫院表示,本院有優良的復健及疼痛控制團隊,神經外科也提供顯微椎間盤切除、非融合減壓手術及減壓融合固定手術等多種脊椎神經手術治療,除扮演區域醫院及公醫長照的角色外,也能提供在地民眾更完整及多元的脊椎退化性疾病諮詢與治療。
    趙亮鈞現為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神經外科總醫師及研究員、臺灣神經外科/神經腫瘤/神經脊椎醫學會會員、臺灣外科醫學會會員;資格證照有臺灣醫師證書、外科專科醫師證書、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證書;專長:頸椎及腰椎骨刺/狹窄/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脊椎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症、水腦失智症、腕隧道症候群、頭部外傷、急性及慢性腦出血、腦部腫瘤、脊髓損傷、神經重症加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