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

C肝治療新展望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50歲郭先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發現有肝指數異常,因而轉至胃腸肝膽科門診就醫,檢驗確認感染了慢性C型肝炎,其基因型為1b型。
    成大醫院胃腸科膽科邱宏智醫師表示,2012年時,先安排郭先生接受為期1年的「長效干擾素+雷巴威林」治療,過程中雖有副作用,但肝指數逐漸恢復正常,血液中的病毒也於治療開始的第3個月就檢驗不到了,但治療完成6個月後,再次驗到血液中有C型肝炎病毒。
    今(2017)年1月底,健保開放新型「全口服抗病毒藥」的給付,再安排郭先生接受3個月的治療。邱宏智醫師說,此次病人沒有任何不適,病毒也在1個月後就檢測不到,目前已停藥3個月,血液中仍然檢測不到病毒,因此可宣告慢性C型肝炎感染已經治癒。
    包括使用干擾素或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病人,在藥物治療療程結束3-6個月後,若血液中仍檢驗不到病毒,稱之為「持續病毒學反應」。邱宏智醫師說,經長期追蹤發現,這樣的病人中有高達98-99%驗不到C型肝炎病毒,因此一般認定「持續病毒學反應」等同C型肝炎已經治癒。
    根據統計研究,慢性C型肝炎患者若不積極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經過20年後,約有20%的患者會演化至肝硬化,一旦演變為肝硬化,每年會有1-4%的病人會產生新的肝癌,同時有4-5%可能會導至肝衰竭以至於死亡;但如成功以藥物治癒C型肝炎,長期下來不但發生肝癌的機率大減,因為肝病致死的比例也會大符下降。邱宏智醫師表示,因此目前建議,所有C型肝炎的患者,只要血液中檢驗的到病毒,都應積極接受治療,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目前在臺灣,估計約有3-5%的民眾患有C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1b型占約55%最多,2型占40%次之,剩餘的1a、3、4、5、6,合計只占約5%。
    邱宏智醫師指出,C型肝炎的治療,從1991年接受「短效干擾素」6個月、12個月的治療,治癒率僅6%、16%;到1998年「短效干擾素+雷巴威林」的治療,6個月、12個月的治癒率,則進步到34%、42%;2001年「長效干擾素+雷巴威林」的療效,再提高到39%、55%。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