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

金門國家公園20週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為慶祝金門國家公園成立20周年,且總結過去的工作累積、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之研討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月3日至4日舉辦「歷史島嶼的未來: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共同承辦,一共邀集了自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等各地的學者與會,會中共有4場專題演講及20篇學術論文發表,主題擴及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歷史研究、文化多元性、文化遺產、東亞冷戰等主題;藉由跨領域的對話,思索金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月3日至4日舉辦「歷史島嶼的未來: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2天議程內容,涵蓋有「探索金門的永續發展」、「明清以來金門「被動寇亂」的歷史反思」、「金門陸域生物多樣性的特色與角色」、「從台灣鄰近海域文昌魚之資源現況,評估沿岸開發對底棲生物的影響」、「金門的歷史,東亞的未來」、「從日文資料來看的日據時期金門」、「金門歐亞水獺保育的挑戰與契機」、「金門地區植物多樣性及外來植物對原生植物之衝擊研究」、「金門地區淡水魚類資源多樣性現況及生態保育」、「新加坡島國的客家會館:類型、特點與歷史發展」、「浮羅吉膽泉順發公會歷史研究:吉膽島閩籍社群史建構初探」、「新加坡華人宗鄉會館的轉型—以福建會館和金門會館為例」等多項議題。會中也會邀請中研院院士劉翠溶、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支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丁宗蘇、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教授宋怡明、沖繩大學人文國際交流處教授劉剛等學者與會。

其中,專題演講的來賓從4個方面提出金門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翠溶教授以「環境承載力的概念」,提供了金門產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廈門大學陳支平院長以「被動寇亂」,指出金門歷史上的動亂,幾乎都是外部力量,強加於金門的,據此了解金門的海洋性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宋怡明教授以「金門的歷史,東亞的未來」為題,提出冷戰到後冷戰國際地緣政治變遷下,金門發展的機會;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學科川島真教授則從東京方面所典藏之日據金門時期的檔案文書,嘗試勾沉1937至1945年間的金門史實。
   
金門國家公園表示,在這些討論中,我們看到了金門國家公園的特殊性與金門價值的所在;從1995年成立迄今,金門國家公園不似一般臺灣本島的高山型、海洋型國家公園,金管處除了環境保育之外,仍積極面對歷史人文研究、傳統聚落保存、軍事遺產活化等課題,引導地方微型產業的發展;例如住在珠山民宿群的各地的學者,對金門古厝民宿讚揚不已,這種結合硬體與生活文化的保存方式,值得推廣,甚至可以將此經驗輸出至國外,成為調和傳統與現代發展的一種典範模式。

在「歷史島嶼的未來: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最後的綜合座談,由金門縣長陳福海、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親自主持,和與會學者、學員相互對話。

沖繩大學劉剛教授以「雲南西雙版納」為例,提出「旅遊地產的高度破壞性,並期待金門能有好的定位與發展選擇」;廈門大學曾玲老師則認為「戰地文化的保存極為重要,且通過時間的沉澱,可進一步深化與廈門之間的民間交流與合作」;新加坡金門會館董事許振義博士提出「多多連結海外與僑鄉的關係,除了尋根之外,未來可以擴及經濟合作等面向」;宋怡明則認為「金門民宿有很高的價值,但價格與十餘年前幾乎一樣,提醒行銷的重要性」;大會主持人之一的清華大學榮譽教授王秋桂教授也指出「金門永續發展的價值,以及民宿經營的相關配套,值得金門縣府與金管處攜手合作」。
   
金門縣長陳福海專心聆聽各方意見後,他以誠懇地表達他及縣府團隊守護金門之決心,同時他也在回答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林泉忠教授的提問中,再一次說明:「大陸供水的權衡考量,接水並非依賴,增加25%的水供,是為了減緩地下水的超抽」。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長謝偉松以「夥伴關係」強調表示,金門國家公園、金門縣政府與社區之間的合作態度,並展望下一個20年,金門國家公園可以成為金門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這2天的跨領域學術對話中,我們看到了金門未來發展的挑戰與機會,可看到公私部門可以努力的方向。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自民國81年11月7日,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後開放觀光,為了有效保存維護本地區之人文史蹟及自然地景,經過政府、地方意見領袖與專家學者的研究,該處於84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範圍包含古寧頭區、太武山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總面積約3,528公頃,佔金門面積約近1/4,為我國第6座國家公園,亦是首座以維護戰役史蹟、文化資產為主,且兼具保育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
(圖片引用金門國家公園官網)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