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7月2日星期四

百年文化遺產-竹寮取水站 特開放團體報名參訪轄區內淨水設施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高雄報導】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47號「竹寮取水站」,原名「打狗水道唧筒室」,是因應打狗築港之都市建設所發展而成的,也是最早設立在大樹區的抽水來源地;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為了讓民眾瞭解大高雄地區自來水水源取得不易,以及淨水處理困難,特開放團體報名參訪轄區內淨水設施,期盼藉此深刻體會水資源之珍貴!

對高雄市大樹區而言,「竹寮取水站」除了是當地農產品灌溉水來源之外,更為當地增添了一處,具有歷史特色的文化古蹟景點;「竹寮取水站」從日據時代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是臺灣水道設施的歷史遺產之一;雖是如此,其整體格局至今仍保留相當完整,抽水設施大部份亦仍留存,且持續運轉中,目前「竹寮取水站」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並且由地方政府所維護。


這座近百年的文化遺產「竹寮取水站」,建於民國9年,將取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伏流水,利用地形高差導至高雄地區供居民使用,目前尚有少量取水運作;抽水機房外型為仿哥德式建 築,坡式屋頂,前後磚造大面牆氣度恢宏,開有多扇氣窗,內部木頭結構,雖稱堅固,然屋齡已久,歷經921大地震及颱風侵襲,有日漸損壞之情形;據悉,目前 「竹寮取水站」由坪頂給水站派員輪班,主要在監控取水運作,不對外開放,若不用之空間採封存方式。

「竹寮取水站」整體空間可區分為辦公室空間(原事務空間)、唧筒空間、機械空間(原滊罐空間)與服務空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竹寮取水站為高雄市最早 於大樹設立抽取之水源地,抽水機房建於大正9年(1920),在日治時期的建築類型,外觀簡單樸素,整體空間可區分為辦公室空間(原事務空間)、唧筒空 間、機械空間(原滊罐空間)與服務空間;遠望去,紅磚瓦片,加上大跨度的空間格局,堅固耐用,與周邊綠地形成一幅怡然景象,值得一看!

目前文化局暫委託大 樹區公所進行周圍環境清潔管理,機房目前仍舊運轉中,屬於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管轄,欲入內參觀時,請先照會值勤人員後再進入。

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表示,特開放團體報名參訪轄區內淨水設施,透過現場導覽解說,喚起民眾對水資源的重視,進而節約、珍惜水資源;期許前來參加活動的師生或團體,能將節水的理念,透過校園或團體的管道,培養社會大眾良好的用水習慣。

高雄市大樹區「竹寮取水站」
◆歷史沿革
1.竹寮取水站原稱「打狗水道唧筒室」,為1909年(明治42年)籌畫,1910年(明治43年)6月開始建設,直到1913年(大正2年)10月完工啟用,乃是當年打狗上水道擷取水源的基地,亦即整體上水道的心臟地帶。
2.打狗水道完成後,又於大正年間有3次的水道擴張工程,分別為1917年、1925年、1926年。
3.二次大戰後,1945年由高雄市政府接管,改名為「高雄市自來水廠第一水源地」。
4.1959年八七水災,抽水井因溪沙堰塞,造成水源減少,遂於1960年3月進行輻射井之開鑿工程,並於同年6月竣工,從此不復為水災或冬旱所阻,水源供應不絕。
5.竹寮取水站長期以來,皆在運轉使用中,根據1998年5月14以後由原縣政府公告,1998年12月31日(87)高雄市政府民禮字第256025號,將「竹寮取水站」定為縣定古蹟。
6.直至2001年2月,因高屏溪攔河堰已完全運轉,自來水公司將本站予以封存,但至今還繼續少量取水的運作。
7.大跨度木結構締造寬敞的室內空間,因而得以裝置新式動力的抽水機具,將取自下淡水溪(高屏溪),並經沈砂池的原水,抽揚至位於小坪頂的水源地,再經沈 澱、過濾、消毒後,藉由地形落差的重力,將乾淨的水送至位於打狗山(壽山)的淨水配水池,以供應旗後街、哨船頭、苓雅寮,以及新濱街、湊町、山下町等新市 街。
8.如此,竹寮取水站、小坪頂水源地和壽山配水池等構成高雄最早的上水道(自來水)系統,肩負起高雄川(愛河)以西的市區供水,為近代高雄市發展奠下重要的基礎。
9.不僅如此,上水道更是大大改善近代都市人口集中,而擴大感染的水傳染病,如霍亂、傷寒、副傷寒、赤痢、小兒赤痢等疾病蔓延的重要設施,這是近代都市發展中,深具革命性與普世性的建築工程。
◆外觀特徵
1.主體建築以紅磚砌牆,再以大跨度木結構,撐起傳統二坡式屋頂,但是,兩側山牆跳脫傳統樣式,裝飾造型搶眼的弧形立面,使得整體建築物,構成一種淡淡的洋式氣息。
2.主體建築為日治時期洋風樣式之建築,機房與修護廠為大跨度木造構架;本樣式受20世紀初歐洲現代設計的影響,在臺灣眾多自來水設施中獨具特色。
3.以臺灣近代建築史中,構造技術發展及建築樣式兩個觀點而言,此棟建築在20世紀初之紅磚造建築,某部分可能為加強磚造與R.C.構造;為兼具辦公及廠房設備的需要,在平面的配置上相當靈活,以因應多元的使用。
4.本建物較特殊為具曲線的山牆立面,配合垂直線帶的分割,使得開窗方式相當有趣。
5.在面對大門的立面,各種不同形態的開口,在表情上非常活潑。
6.附帶一提的是,建築前面猜測是日治時留下的小旗杆座,形式簡明。
◆室內特徵
1.目前建築空間包含機房、辦公室、修護廠、廁所與儲藏室等4個主要空間。
2.其中機房與修護廠為一層樓之操作空間,除機房尚部分運作外,修護廠目前幾乎沒有使用,旁邊有一風爐室,早已荒廢。
3.辦公室為1層樓建築,1樓為辦公與電腦機房,2樓由於木質地板老舊破損,已無使用。
4.其次與取水相關之外部個別建物,如站區東北邊之2棟建築物,可能是監控站或是儲水的空間,外部為洗石子歷史樣式之設施物(與坪頂給水站之閘口類似),這些空間目前多不再使用。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