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5年7月25日星期六

(影音新聞)超強阿嬤!髖關節術後 90歲牽70歲阿嬤一起做復健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來,緊來學走路?」90歲的阿梅阿嬤,剛動完髖關節手術一星期,就勇敢下床開始復健,住院期間遇到鄰居70歲的藍阿嬤,也因為髖關節手術住院,90歲牽70歲,兩個阿嬤互相勉勵,一起下床復健。

90歲高齡阿梅阿嬤,不過平常生活起居都還能自己打理,今年4月中在家醃梅子的時候,重心不穩跌倒,造成右髖關節骨折,4月22日開刀放置股骨動態骨釘,手術順利,一個星期之後,4月30日下床做復健。
(衛福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張敬仁醫師說明)
阿嬤很開心一星期就能下床,很努力練習要快點『走』回家,她說「8年前左髖關節手術,家人擔心影響傷口,不敢讓她下床,躺了一兩個月,感覺全身骨頭都要生鏽了,實在很不舒服!」。

現在復健師替阿梅阿嬤安排每天半小時復健,再加上15分鐘電療,阿嬤很認真配合,步行復健的輔助已經從助行器改為四腳拐杖。

阿嬤在豐原醫院遇到鄰居也來住院,70歲藍阿嬤,也是左髖關節打骨釘,兩個阿嬤住附近,之前也一起參加老人會,沒想到會都因為髖關節手術,在醫院相遇;阿梅阿嬤年紀較長,勉勵藍阿嬤一起學走路,早點回家;而藍阿嬤看到阿梅阿嬤90歲都這麼有活力,受到很大的鼓勵,也要跟「模範生」學習;現在兩個阿嬤有伴,復健的動力精神充足,復健師陪同的時間之外,兩人在病房也一起復健,互相勉勵。

衛福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張敬仁醫師說:「老人家手術之後最怕從此臥床,因為臥床容易造成靜脈栓塞引發中風,患者的健康狀況就越一步一步走下坡,髖部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兩成,其中大部分就是臥床患者。」

張敬仁醫師表示,患者術後越快下床復健越好,西方國家通常在24小時就讓患者下床復健,為的就是防止靜脈栓塞,國內做法比較保守,醫師會評估患者的傷口復原情況、疼痛程度,還有患者的體力、負重能力,建議情況允許就要下床復健。

老人家復健除了專業的輔助之外,精神支持也很重要;阿梅阿嬤90歲高齡,腦筋清楚體力也不錯,還能鼓勵老朋友一起復健,這樣的精神支持增加動力,對於復健成效是有最大的幫助,是值得肯定的事!
(照片由左到右分別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張敬仁醫師、70歲蘭阿嬤、90歲阿梅阿嬤、復健師李翠屏,由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