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人有22萬人恐陷「甜蜜危機」,糖尿病20至39歲增加成隱憂!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逸峯說明,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糖尿病高居十大死因第5名,全臺總死亡人數為205,575人,其中糖尿病死亡人數為11,625人,占比達5.65%;此外,根據2019年臺灣糖尿病年鑑公告指出,每年新發第二型糖尿病個案數近16萬人,其中男性占比較高,約為54%;另根據2019年至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8%,相當於每10位成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目前全國約有22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以新增2.5萬人速度持續增加。
逆轉體重與血糖 告別多重藥物!奇美醫:腹腔鏡縮胃手術成治療新選項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2年至2020年研究分析,推估約有22萬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且約有20%民眾空腹血糖異常而不自知;20至39歲年輕人糖尿病占比有上升趨勢,而有超過90%病人為可預防的第二型糖尿病。
腹腔鏡縮胃手術助工程師脫離糖尿病風險,體重與血糖雙重改善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逸峯舉案例說明:40歲陳先生是一名電機工程師,罹患糖尿病三年,並伴有高血壓及高血脂,一直都以藥物控制,但因工作時間不正常及不良飲食習慣,糖尿病控制不佳,醣化血色素高到11.0%(正常值<5.7%),空腹血糖也高達252 mg/dL(正常值<100 mg/dL);在未婚妻陪伴下,來到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逸峯門診諮詢,診察發現陳先生身高190公分,體重123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34,根據國民健康署標準,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7就算是肥胖了;經過仔細評估後,安排陳先生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手術);術後2年追蹤,陳先生體重由123公斤降至9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由34降至27;最重要的是,術前使用三種藥物無法控制的糖尿病,在術後僅需使用單一藥物,醣化血色素降為6.3%,且血脂無需服藥控制,也無身體不適情形。
控制血糖,守護健康!第二型糖尿病防治,生活方式改變成關鍵!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逸峯指出,部分糖尿病病人會有「三多」狀況,即是多吃、多喝、多尿;糖尿病分成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其中,第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被破壞造成,但第二型糖尿病則與生活型態改變有密切相關。
林逸峯醫師說明,糖尿病也會對其他疾病有影響,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值可減少微小血管併發症,降低腦中風、心衰竭、失明及其他糖尿病有關死亡風險;目前臨床治療是多採取生活型態改善合併藥物治療,並將醣化血色素控制在7.0%以下,飯前血糖則維持於130 mg/dL以下。
減重手術成糖尿病治療新利器,緩解率超7成助改善多種代謝問題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林逸峯表示,肥胖則是另一個健康危機,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而到了2017年至2020年為50.3%,顯示目前國人肥胖率已超過5成,且十大死因中有8項(包括惡性腫瘤(例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腎臟病等);與肥胖相關,包含上述糖尿病,糖尿病治療也包含減重。
林逸峯醫師指出,而臨床上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減重手術在糖尿病治療上,有著相當大角色;在美國糖尿病學會治療建議當中,也把減重手術列為建議治療方式之一;研究指出,經過減重手術治療後,除體重明顯減輕外,糖尿病緩解率也超過7成,對於血壓及血脂等控制也都有明顯改善;因此,減重手術目前也被稱之為「代謝手術」,讓曾被認為是無法治癒慢性病,藉由減重手術都可獲得明顯改善;隨著糖尿病病友年齡層下降,加上肥胖問題加劇,減重手術正逐步成為代謝性疾病治療重要選項。
林逸峯醫師表示,減重手術目的並非在於減輕體重,而是有效控制代謝疾病及肥胖引發併發症風險;對於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伴隨病態性肥胖病人而言,不僅能減少或完全擺脫藥物依賴,也能讓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擁有更健康未來。(于郁金攝)
分類: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