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0歲黃先生,健檢時意外發現多種血球數量超標,加上紅血球數值異常高,因此至血液腫瘤科就診後,經抽血確診為罹患罕見「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放血治療將近1年,血球數值仍反覆控制不佳,使病人及家屬對未來充滿擔憂;所幸透過台南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選擇新型長效干擾素開始治療後,血液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氣色變好了、日常生活也恢復穩定。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新樓醫:醫病共享決策新進展
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林家義主任表示,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為骨髓增生性腫瘤(MPN)一種,約95%~97%的PV病人帶有後天JAK2基因突變,造成骨髓造血功能使血球異常,致使血球增生;常見症狀包括異常疲倦、頭痛、胃口變差、無法減輕的皮膚癢等,部分病人也可能伴隨脾臟腫大,造成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需要注意的是,當血球過多易引起血栓、中風等併發症,甚至嚴重時轉變為急性血癌,有症狀務必要提高警覺,若常規血液檢查異常時,立即尋求專科醫師評估。
林家義醫師說明,目前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治療仍以傳統治療為主,低風險族群除了使用阿斯匹林外,視情況合併放血治療;高風險族群(超過60歲或曾有血栓病史)則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干擾素治療;隨著醫學進步,近年「新型長效干擾素」問世,除有助血球控制,對於降低基因突變量、減少骨髓纖維化等風險都有顯著改善。
林家義主任表示,台南新樓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推出「醫病共享決策」,邀請病友與臨床醫護人員共同參與醫療照護討論,提供病友所有可考量選擇,結合病友自身偏好跟價值,量身訂做個人化治療方案,以達成醫療決策共識。
院方表示,病友家屬黃太太回想過去1年每2周要進行一次放血治療,但遲遲不見血液數值受到穩定控制,對於未來生活感到非常擔憂,在接受新型長效干擾素治療8個月後,不僅副作用低,血球數量恢復穩定、生活回歸正軌,對生命熱情也重新燃起,非常感謝新樓醫院醫療團隊「醫病共享決策」,讓家人能夠對疾病有更深入了解,並選擇適合自己治療方式,黃先生亦成為了醫病共享決策最佳案例。(于郁金攝)
分類: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