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近百歲伯背痛腳痛纏身竟是這原因 奇美醫:營養醫學對疾病預防治療有關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95歲榮民伯伯,於20年前開過腰椎的椎間盤手術,從2年前開始有下背痛及腳痛的問題,近半年來開始有跛行且下肢水腫(維生素B1缺乏的症狀)的情況發生,而最近更是疼痛不耐到需要輪椅的輔助,因此前往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及疼痛科門診就診。

奇美醫:營養醫學對疾病預防治療有關連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嘉祐說明,在門診為伯伯做理學檢查時,發現皮膚黏膜的微血管有出血點及烏青,此為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顯示出伯伯平常蔬果攝取量有所不足;再透過微營養素的檢測,發現伯伯的確有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D及礦物質鋅、鎂的不足情形;因此醫療團隊便開始給予靜脈營養補充(每週1次,持續3週),之後再給予口服營養素持續補充3個月。
張嘉祐醫師表示,在整個療程結束後,伯伯缺乏的營養素也恢復正常值甚至更高,而先前異常的神經傳導功能也有明顯改善;他初診時是乘坐輪椅前來,在經過奇美醫療團隊的幫助後疼痛逐漸改善,還可以回大陸探親4次,並且現在也不太需持杖行走了。

張嘉祐醫師指出,「營養醫學」是一門比較新的學問,整合了醫學及臨床營養,研究營養素與疾病預防治療的關連。疾病的本質是人體細胞受損傷的過程,而治療的過程則是實際上是受損傷細胞的修復過程;慢性退化性疾病是由於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遺傳和生活環境(包括飲食、空氣、水、生活壓力、飲食習慣)造成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無法改變生活的環境,但是我們卻能改變自己本身!身體健康的關鍵是需要讓細胞處於正常代謝狀態,所以想要讓我們的細胞達到最佳的代謝狀態,除了足夠的休息和運動外,就是要給予細胞新陳代謝時所需要的基本營養素。

張嘉祐醫師表示,從前的營養問題主要是熱量不足,而現今營養相關疾病的問題則是在於營養不均或不良;根據102年至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飲食攝取中最嚴重缺乏的維生素是脂溶性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E,而在由飲食攝取的礦物質部分則是以鈣不足的狀況最為嚴重,其次為鎂,再者為鋅及鐵,鈉則是有攝取過高的情形。

目前國人血清維生素及血清礦物質的狀況,若以預防醫學觀點,合併缺乏及邊緣缺乏盛行率來評估國人維生素D不足狀況,男性13歲至44歲及45歲以上不足比率分別將近6成及4成,女性則分別高達8成及6成,所以現今國人營養不均的問題是相當需要去重視的。

奇美醫學中心表示,自107年9月起,臨床病理部的精準醫療檢驗室為此開發微營養素篩檢,陸續開發的檢測項目有:維生素A、C、D、E、B1、B2、B6、B12、葉酸、不飽和脂肪酸(AA、DHA、EPA)及微量元素鐵、鋅、銅、錳、硒、鎳、鉻、鈣、磷、鎂、汞;整合醫師、臨床病理部、營養科與健檢中心共同開發「微營養素」個人專屬化醫療,協助長期因某種因素不足或缺乏而困擾生活,卻找不到原因及積極關心自身健康的國人,找到困擾健康的答案;而微營養素可以是種治療的新選擇,統計奇美醫學中心疼痛科門診病人的微營養素檢測數值,在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初診病人其維生素D不足佔52%、維生素C不足11%及鋅不足32%,而肌痛症(Myalgia)初診病人其維生素D不足有73%,鋅不足19%;透過營養素的足量介入,症狀獲得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嘉祐表示:現代醫學如果忽視膳食與疾病的關連性,此種對於根本問題忽視,可說是只有一隻眼睛的醫學;就如萊納斯·卡爾·鮑林(1901-1994,諾貝爾化學及和平獎獲得者)所言「最優化的營養是未來的藥物」。只要人體細胞擁有良好的生態及正常、均衡的營養,基本上是不容易得到疾病的;因此未來顯然要考慮到細胞的營養及代謝問題,這也是營養醫學所關注的部分;營養醫學是強調整體醫學、預防醫學的統合,也是清除病因的治本醫學和養生學。

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溫馨提醒:在繁忙工作和高壓的生活中,民眾可以透過精準檢驗以及聰明補充的方式,正確有效調整身體微營養素,以全方位營養調理的觀念去照護自己的健康。


中華鱻傳媒 近百歲伯背痛腳痛纏身竟是這原因 奇美醫:營養醫學對疾病預防治療有關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