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

海巡響應世界地球日 戍守南海國軍同步淨灘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為呼應臺灣地球日主題:「全面行動」,海巡署東南沙分署所屬東沙及南沙指揮部分別於東沙島及太平島結合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空軍及海軍等駐島單位共同舉辦淨灘、淨海活動,以實際行動向「藍色海洋」致敬!

東沙島四面環海,不僅有「南海明珠」別稱,更是我國第1座海洋國家公園,環礁內生態如受到海漂垃圾污染,恐將危害海底珊瑚礁生態及海洋生物致死狀況,掀起生態浩劫;太平島亦是海龜復育的生態島,近年南海各國活動頻繁,海漂垃圾有增多跡象,海岸線不時可見塑膠瓶罐等人造廢棄物;本次淨灘活動計184人參與,總計清除一般垃圾約1,450公斤、鐵類廢棄物約450公斤及塑膠瓶罐約480公斤,成效卓著。

東南沙分署表示:期藉本次活動喚起國人保護海洋生態之意識,同時呼籲國際各國應重視海洋垃圾污染嚴重性,更貫徹海巡署五大核心任務中「海洋保育」之決心;如有發現捕殺保育類海洋動物及非法漁業行為,請撥打海巡「118」服務專線,與海巡署共同為海洋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照片由海巡署東南沙分署提供)

東沙環礁於清朝康熙年間劃歸廣東惠州管轄,二戰時被日軍佔領,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也曾劃入其轄區;至1979年劃歸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代管,其中中國亦宣稱擁有該群島主權,屬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碣石鎮。

根據維基百科「東沙群島」資料整理如下:
1、東沙島目前無常住人口,但有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於島上,中華民國政府亦於2007年1月17日在此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並於該年10月4日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之(隸屬於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
2、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包含南海的東沙島與其環礁,及環礁向外延伸12海哩的附近海域,總面積為353,667.95公頃,是目前中華民國總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陸域面積為174公頃,剩餘部份為海域面積;國家公園管理處位於高雄市楠梓區高雄都會公園內,並於東沙島上設東沙管理站/研究站。
3、園區主要為東沙島與包含前者的直徑25公里的圓形環礁,為熱帶季風氣候,距高雄市445公里。長期以來為了生態保育及國家安全而不會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201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宣布將於該年4、5月開放觀光,但最後並未付諸實現。
4、地理環境:
(1)東沙環礁位於南海,由三個珊瑚環礁構成,即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四面環海,環礁西側為東沙島,東沙島與南、北衛灘相距約80公里。
(2)主島東沙島呈西北西至東南東走向,島嶼形狀如馬蹄、牙,古有「月牙島」之稱;東西長約2,800公尺,寬865公尺,陸地面積約1.74平方公里,中間包圍海水成為一個內海(潟湖),面積約0.64平方公里,為珊瑚礁堆積而成,全島周圍10至15浬為礁盤區。
(3)整個東沙環礁海域面積廣達5,000平方公里,在南海諸島中算是大島之一;為南海諸島的最北境,距離東北方的高雄港240浬(444公里),南距南沙太平島640浬(1,185公里);東南距馬尼拉420浬(778公里),西南距海南島360浬(667公里),西北方距香港約170浬(315公里),北距汕頭140浬(259公里)。
(4)南衛灘及北衛灘為一連續淺灘,礁體呈橢圓形,沉沒水中,無島礁出露,乃一種沉水環礁。
5、景點:東沙島在古代即是南海船隻提供休息的避風港,現代因其位置而成為戰略要衝,長期有軍隊進駐,因而有戰地色彩。東沙島也具有人文古蹟,與部份的人為景觀。
(1)東沙大王廟:舊有「東沙大王廟」,不知所奉何神,20世紀初毀於戰火,1948年冬季,關公神像,隨獨木舟漂流而來,神像滴水不沾,當年駐守的陸戰隊官兵於是建廟奉祀,依然稱「大王廟」,又稱關帝廟,視為東沙的守護神;當年的獨木舟仍保存於廟側。廟柱的對聯:「一片忠心貫日月,滿腔義氣薄雲天。」;「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該廟亦祀「南海女神」媽祖(元代封),今日駐守的臺灣海巡部隊除了奉獻香火外,亦為像前掛上金牌。
(2)東沙遺址:1995年,中央研究院教授發掘了東沙遺址,位在島內潟湖的北岸,因潟湖屬逐漸淤積的環境,數百年前應可停泊小船或舢舨,岸邊可作為休息、儲物、處理魚貨、避風的場所。由出土的文物推測,古代先民的佔居時間並非短暫。
(3)南海屏障碑:在東沙島南側,1989年由內政部興建,介紹東沙島之戰略位置,並簡述東沙島地形、氣候。
(4)漢疆唐土碑:中華民國內政部於1992年所建,位於南海屏障碑之周圍,為加強疆土之維護、顯示主權所用。鑒於東沙島日烈風強,為防風化、碎裂,加強了保固,並環碑興建一座範圍11公尺,高2.5公尺的琉璃瓦凹型迴廊。
(5)東沙島島碑:東沙島島碑為海軍東沙島管理處處長杜震於1954年1月建造,敘述東沙島的歷史沿革。
(6)東沙精神堡壘:為日治時期建築,在全島各處均易見到,有奮發精神,激勵軍心之效;堡壘前立有蔣中正像,基座四周刻石除碑記外,另有「國民革命軍之父」及「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等題字。
(7)東沙地籍測量紀念碑:位於指揮部前,1991年建成,高雄市長吳敦義題字,表示東沙島由高雄市代管,隸屬旗津區。
(8)東沙圖書館:2005年時,藏書已超越20,000冊。
(9)長青亭:島上樹木最蒼翠之處。亭上有對聯:「沙坡雲樹象萬千,獨頌南疆不朽年。」
(10)國軍東沙公墓:中華民國軍隊的公墓。
6、歷史軌跡:從古至今,東沙海域就有許多不同時期的船舶擱淺和沉沒,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測東沙海域水下文化資產應該十分豐富。
(1)東沙島是南海諸島歷史中最早被開發的,漁民前往東沙海域進行漁撈活動,可推到1,000多年前晉代裴淵的《廣州記》,「珊瑚洲在(廣東東莞)縣南五百里;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
(2)在南越國(南粵國)之際,南越武王為求恢弘宣揚其文化、武功,而有交阯、九真、日南之開拓,越南聲稱當時四沙納入南越國(南粵國)版圖。
(3)據清代漁民梁勝稱,1860年代(清同治年間)廣東、海南兩地的漁民已大量前往該處從事捕魚、採藻及捕捉海龜等工作,並於東沙島搭建木製工廠進行醃曬魚肉及海藻等加工;但因東沙島稍小且地處偏隅,始終為無人長期居住的島嶼,僅供船家捕漁休憩之用。
(4)自明朝起開始有中國人開發和經營東沙群島。15世紀鄭和下西洋時代的鄭和航海圖中的石星石塘就是東沙群島。
(5)1710年到1712年間(清朝康熙49至51年),清廷派遣水師副將吳陞,以及1907年(光緒33年),派遣水師提督李準分別巡視查勘西沙和東沙兩群島後,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碣石鎮管轄。
(6)相傳在1866年間,英國人Pratas曾遇風避難於此,自以為首先發現此島,便以其名命島名為Pratas Island,至今卻成為東沙島沿用的英文名由來。
(7)1907年8月,日商西澤吉治聚眾佔領東沙,插旗改名為「西澤島」,在島上修築碼頭、鐵軌等建物,目的在開採磷酸礦物、海人草、魚介貝類及海龜等水產資源,興建木造房屋20餘座,建海水淡化廠一間和水池供蓄及養龜,設電話線及吸水管路等設備。
(8)此事清廷未知,隔年因英國欲在島上建置燈塔而所生之歸屬問題才迫使清廷正視東沙島為日人所佔之問題,於1909年向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交涉,最後清廷提出「中國江海險要圖」一書等相關典籍,證實東沙確為中國領土,由清廷以16萬銀元償還日商西澤開發之費用,扣抵3萬元作為補償漁民損失,實付13萬元,並簽訂〈交還東沙島條款〉,由清政府支付日商16萬銀元,廣東海軍人員隨即登島驅離島上漁民,正式接收東沙島,後於同年10月派員接收,正式收回東沙島。11月19日,廣東省府蔡康,在東沙島舉行立碑、升旗儀式,重申主權。同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曾巡海至這裡。清政府接收東沙島後,規定各省漁民欲前往該島活動,必須獲得廣東省政府的許可令。
(9)東沙當時所有地面歷史建築、碑記,舊「大王廟」等,在20世紀初被侵入的日本人搗毀,之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受重創,早已片瓦隻字不存;現存早期中國先民遺物僅潟湖東北側沙下之「東沙遺址」及數口古中國式水井而已;二次大戰期間由日本佔領,並興建小型機場和海軍罐頭工廠。
(10)戰後廣泛流傳的謬誤,多稱1939年(日本昭和十四年)3月劃歸高雄州高雄市管轄,並謂此應為歷史上第一次將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納入行政體系。
(11)但是,根據昭和14年(1939年)3月30日之臺灣總督府令第31號和臺灣總督府告示第122號,新南群島定義之範圍為北緯7度以北、北緯12度以南、東經111度30分以東、東經117度以西之區域;換言之,新南群島僅限於今南沙群島之一部,不包括東沙、西沙群島,東沙、西沙群島屬於日本軍事佔領,不在高雄市行政管轄之下。..但是戰後的諸多媒體往往將兩者混淆。
(12)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先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管轄南海諸島,後再將此地劃歸廣東省管轄。
(13)1947年國民政府亦明令公布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範圍,刊載報刊昭告世人,並樹碑為誌。
(14)1949年初,劃歸海南特別行政區管轄;1949年12月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退居臺灣,繼續控制東沙,1979年7月將此地連同南沙群島劃歸高雄市管轄。..中國則將此地仍歸廣東省;目前東沙群島為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並由海岸巡防署管理。
(15)1995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陳仲玉教授所發掘的「東沙遺址」,位置在東沙島內潟湖的北岸,該處在數百年前應可停泊小船或舢舨;雖然沒有發現明顯居屋的遺蹟,但從出土的鐵釘可窺知可能有臨時性木造建築。..遺址至少有50公尺長,20公尺寬的範圍,其有明顯的火、火堆木炭、煤渣、打火燧石、動物骨骸等,顯然有炊食的活動,絕非臨時的小型露營場地;從出土大量陶瓷片及文化層約20釐米厚等現象推測,古代先民的佔居時間並非短暫。..另從出土的青花瓷器觀察推斷,約為清代中葉期間之遺物;調查亦發現島外水深2公尺處有一批古錢幣,且唐代至明初期間均有,推測為由古代的船隻觸礁後所遺落,期間應是在明代年間。
(16)1998年11月12日,中華民國業餘無線電促進會進行東沙島8天7夜通訊活動,首度試通短距離VHF144MHz頻道,順利完成和架設在850公里外的臺北市大屯山和林口長庚醫院旁的臺灣「火腿族」臨時電台完成通聯,而且還創下一瓦以下超低功率完成通聯的紀錄。
(17)1999年5月,高雄市長謝長廷至島上漁民服務站掛上「旗津區中興里18鄰東沙31號」門牌,以宣示主權。
(18)2005年7月28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二次赴東沙島視察。
(19)2007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東沙島納入新成立的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管轄。
(20)2013年1月8日,東沙島成立中華郵政代辦所。








中華海峽傳媒 #海巡署 #東沙島 海巡響應世界地球日 戍守南海國軍同步淨灘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