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癡呆、尿失禁、走不穩要注意!竟罹患水腦症 腹膜腔引流手術重拾健康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75歲陳伯伯被發現跌坐在家中,尿溼了一地;根據家人描述,伯伯最近幾個月來有些「舉步維艱」,走起來也是搖搖晃晃,時常跌倒,反應也變得遲鈍,不時忘東忘西,近期還常不經意地尿溼褲子;緊急之下,送到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進行檢查。院方表示,經診斷為水腦症,在住院接受腦室腹膜腔引流手術後,步態明顯變穩,意識清楚,大小便也控制良好而順利出院。

高榮南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映佐表示,水腦症意指腦脊髓液不正常地蓄積在腦部,一個成人每天大約產生450 毫升腦脊髓液,而其中大部分是由腦室中的脈絡膜所製造,經腦室流動循環,圍繞在大腦和脊髓的表面,再經吸收回到靜脈系統;而當腦脊髓液產生過多、腦脊髓液吸收太少或者循環流動受阻時,便有可能造成水腦症。

院方說明,水腦症依照腦脊髓液流通的狀態可分為2類,一是阻塞性水腦症(非交通性):成因為腦脊髓液流動的通道受阻,有可能是先天性大腦導水管狹窄、後天因腫瘤或出血原因造成的腦室壓迫等而產生;另一類是交通性水腦症:可能因某些腫瘤使腦脊髓液分泌過多,或因出血、外傷、感染、老化等因素使吸收速度變慢造成;假如發生是阻塞性或突然出血的水腦症而不處理,腦脊髓液會堆積在腦部,如此極有可能引起腦部的傷害甚至造成死亡。

陳映佐醫師說,急性水腦症常見的症狀為顱內壓升高的表現,包括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意識混亂甚至昏迷等;慢性水腦症臨床上的表現則可能像老年癡呆、記憶衰退、步態不穩、小便失禁等;診斷上主要依據臨床症狀以及影像學(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表現,其他輔助性的檢查包括腰椎穿刺、核醫檢查等。

陳映佐醫師提醒,治療上以外科手術為主,仍需考量疾病的成因,例如水腦症若為腫瘤阻塞造成,先考慮將腫瘤切除使腦脊髓液恢復正常流動便可改善,若無法去除病灶或為常壓性水腦,則可做引流手術,將腦脊髓液分流到身體的其他空間(如腹腔、肋膜腔、心房,目前多以腹腔為主)來吸收;而引流系統的壓力選定,會因個別的情況有所不同:當引流系統發生故障、感染時,便需要更換;除此之外,內視鏡腦室造口術亦可應用於某些阻塞性水腦症。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腦積水(hydrocephalus、拉丁語:hydrocephalus,希臘語:υδροκεφαλία,又稱水腦症,是一種發生於腦部,於腦內積聚腦脊液(CSF)的病症,指循環於蜘蛛網膜下腔包圍著腦部與脊髓的腦脊液異常增加或累積,導致顱內壓異常增加的情形。..較年長的病患可能產生頭痛、複視、平衡感喪失、尿失禁、性格改變或智能障礙等症狀。在嬰兒時期的患者,可見到患者頭部尺寸迅速增大;其他症狀可能包含嘔吐,嗜睡,癲癇發作和眼睛視線向下;在嚴重情況下,過度累積的腦脊液可能壓迫腦部使穿越枕骨大孔(Foramen_magnum)的延髓受損,導致死亡。

高榮臺南分院呼籲,水腦症因無法預防,若平時能夠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少喝酒,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控制到最佳狀態,若早期診斷並找出引起水腦症的原因,早期進行治療,將使病人有較好的預後效果。


中華海峽傳媒 #水腦症 #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 癡呆、尿失禁、走不穩要注意!竟罹患水腦症 腹膜腔引流手術重拾健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