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腦動脈瘤經血管內栓塞 安南醫院手術成功「拆彈」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N先生年紀約50歲,某日在工作中突然昏倒並摔倒撞到額頭,同事趕緊將他送到安南醫院急診就診;當時N先生雖一度醒來,但在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時發現有蜘蛛膜下出血,並因腦壓上升再次陷入昏迷狀況。院方表示,急診值班醫師當下立即進行緊急救護措施,並通知神經外科醫師,確認N先生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的蜘蛛膜下出血並併發急性水腦症。

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進行緊急腦室體外引流術,緩解急性水腦症造成之腦壓上升,再於緊急病況穩定後,由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進行腦動脈瘤栓塞手術,將病灶進行適當處理避免再次出血。院方表示,N先生於加護病房經過約兩週時間的治療,病況穩定,更已恢復意識,後續轉至一般病房由復健科洪啟堯醫師進行後續復健,恢復情形良好,11月22日安康出院。

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醫師表示,腦動脈瘤好發在四、五十歲以上成年人,雖是一個重要且並不少見的腦血管病變,但在其未破裂出血前常無任何症狀;一旦破裂出血通常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並且常可伴隨有頸部僵硬的症狀,嚴重者亦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張哲肇醫師則說,一旦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整體死亡率有將近五成,僅有約一半的病患有機會藉由開顱夾閉手術或經血管內栓塞等治療方式處理動脈瘤,以避免再次破裂出血,但仍可能遺有慢性水腦症需接受引流管置放手術,或遺有頭痛、眩暈等症狀,嚴重者仍可能重度失能或成為植物人;因此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造成的危害,可說是所有腦中風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哲肇指出,目前動脈瘤治療方式主要分為開顱夾閉手術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開顱夾閉是將動脈瘤頸的部位以鈦合金動脈瘤夾進行夾閉,阻斷血流進入動脈瘤腔內,栓塞則是由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將動脈瘤腔以白金線圈進行填塞方式治療;動脈瘤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出血或再出血,而2種治療方式最大的風險都是在於尚未將動脈瘤夾閉或栓塞前發生破裂出血,此出血可能造成嚴重之併發症如重度失能、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腦動脈瘤進行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屬微創治療技術之一種,傷口較傳統開顱手術小,且因使用導管由鼠蹊部穿刺動脈進入,因此並不影響顏面或頭顱部位的外觀;若未破裂動脈瘤病人進行栓塞手術,亦有住院天數較短的好處。

林聖哲副院長強調,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專長此類治療技術,自108年10月起由成大醫院轉至安南醫院服務,以期能就近治療與照護臺南市較北部區域之中風病人,安南醫院亦成為大臺南地區除成大醫院、奇美醫院外,另1家可執行動脈瘤經血管內栓塞手術之醫院。

張哲肇醫師亦提到,多數未破裂腦動脈瘤並無明顯症狀,故若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一個家族中有2代或以上直系親屬如雙親、子女或其兄弟姐妹患病)、動脈瘤高風險族群如長期抽煙、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患有紅斑性狼瘡、多囊性腎病的人,可考慮於健檢中加入磁振造影(MRI/MRA)檢查進行篩檢,以確認是否存在此類病灶,並尋求適當之處置建議。





中華海峽傳媒 #安南醫院 腦動脈瘤經血管內栓塞 安南醫院手術成功「拆彈」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