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11月17日星期日

成大綠能材料國際論壇登場 落實能源轉型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針對目前全球所面臨能源短缺之危機,發展綠色能源技術以及儲能技術為國際間重要之課題,為整合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力量,擴展全球市場以促進綠色能源技術產業發展與經濟利基,由成功大學材料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規劃舉辦綠能材料國際論壇,來自工業界、學術界及各單位研究人員踴躍參與,針對目前綠能材料發展及製程瓶頸進行意見交換;現場也有系列演講,著重基礎理論與技術應用兩方面,探討發展綠色經濟的具體實踐方式,期能早日落實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實踐政府低碳家園的施政目標。

成功大學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黃肇瑞博士首先歡迎所有講者,感謝他們的參與讓論壇成功舉行。黃肇瑞表示,目前國際趨勢顯示,預計2050年時全球永續能源的占比將達64%,石化能源則會降到僅29%,剩下的7%則是核能。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核能到2050年不會消失;至於臺灣,能源配比將有很大的變化,到2050年天然氣會從32%增至50%,媒會從46%降至30%,永續能源則是從6%大幅增加至20%,屆時核能與石油會消失。

黃肇瑞說明,綠能材料中心正是進行能源方面的研究及產品開發工作,有30位教授來自7個不同的大學,橫跨物理、化工、電機、材料、光電等領域,「本中心的領域包括儲能材料、全固態電池、二次電池與超級電容,針對能量的轉換則有太陽能、燃料電池,另外則是商業化產品的主軸,結合了本校工業設計系的老師共同執行」,而此次論壇中也有涉及這些議題。

黃肇瑞也特別感謝方冠榮教授、蔡淑儀博士籌辦此次活動,上午的演講以學術研究為主,講者均為國際相關專業領域知名人士,有美國Massachusetts Lowell大學的Jayant Kumar教授主講「Efficient thermoelectric polymer film on flexible substrates」、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Pei-Chen Su教授主講「Hydrogen and Fuel Cell Activities i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in Singapore」、Madurai Kamaraj University, India Gnana Kumar教授主講「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durable fuel cells with three dimensional catalytic nanoarchitectures」、臺灣凝態科學研究中心Li-Chyong Chen教授主講「Challenges of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Using Two-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as Examples」、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 Surendra K. Marth教授主講「High energy cathodes for Li-ion Batteries」、成功大學Masahiro Yoshimura教授主講「Why Soft(Green)Processing(Low-Energy Produc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is Difficult but Necessary for Sustainable Society」。

是日下午的場次則以工業為主,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李秋萍博士主講「An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PC」,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組長廖士傑博士主講「鋰電池在電動車與儲能系統應用」,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太陽光電技術組技術總監黃崇傑博士主講「因應產業趨勢的工研院太陽光電技術」,清大材料工程學系闕郁倫教授主講「Phase-Modulated 3D-Hierarchical 2D Materials by Plasma-Assisted Selenization Process Toward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成大化學工程學系龔仲偉助理教授主講「Rendering St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Based 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