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設置於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慈濟環保站的「大愛園區課輔班」 |
慈濟志工朱妍綸回憶,民國88年新年度開學前夕,師兄姊們前進和春技術學院,為八八水災安置在該校的桃源鄉桃源國小、樟山國小、興中國小、建山國小及附設幼稚園的教室進行大掃除。從事教育工作逾25年的朱妍綸,剛退休一個禮拜後即遇八八水患,甫退休即馬不停蹄召集大高雄地區教聯會、大愛媽媽、慈青組等四十多人成慈濟教育志工團隊,全力擔起災區學生安心就學任務,在和春技術學院,帶領五校近二百位國中小學童打拳、認識音符、揉紙黏土,為孩子課業輔導與人文團康的帶動等身心輔導,陪伴小朋友度過災後離鄉安置的求學日子。
隔年2月農曆年前夕,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第一批永久屋如期完工,暫居在後備部鳳雄營區、陸軍工兵學校、陸軍官校、陸軍砲指部仁美營區、美濃退輔會高雄農場等五個安置中心的受災民眾,終於有了自己的新家園,慈濟教育團隊在和春技術學院舊校區的階段性任務,也隨著莫拉克受災家庭入住杉林大愛園區告一段落。
慈濟基金會原先只是為莫拉克受災安置孩子開設的課輔班,卻看見許多急難弱勢繳不出學費,依而啟動「安心就學‧點燃希望 」─ 莫拉克風災助學方案,期待受災家庭減輕經濟負擔,鼓勵受災學子們無後顧之憂地安心就學。然而,面對園區內,許多家庭經濟來源者,因外出工作導致孩子教育功能失衡,連動著社會問題,很多弱勢的孩子放學後無處可去,出入不良場所被有心人士吸收,高雄慈濟教育志工團隊討論後,決定在大愛園區成立孩子的課輔班。
![]() |
朱妍綸(左)在與高雄慈濟教育志工討論後,決定在大愛園區每週一至週五成立孩子的夜間課輔班。 |
![]() |
每周四晚間活潑多元課程,連內門區婦女也被吸引,往返近五十公里也不嫌遠 |
民國48年生於高雄大寮的朱妍綸,由住在嘉義的外公扶養長大, 29歲外公往生,她有感畢業於日本電氣通信大學的外公一生才華洋溢,在生命盡頭卻什麼也帶不走,深刻體會到人生意義,開始捐款為外公植福田,報答養育之恩,隔年她投身慈濟志工。她的教育理念是解決一個孩子的問題,就幫助一整個家庭。
![]() |
慈濟開辦「蕙質蘭心新住民成長班」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