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

幼童心雜音罹心臟病 奇美醫:心導管技術免開心/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幼童心雜音不以為意,竟是開放性動脈導管合併左心室輕度擴大,術後穩定;現年5歲小安(化名),最近2年一直有心雜音,直到最近一次發燒感染至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門診就醫,陳醫師聽診後發現心雜音非常明顯,於是建議做心臟超音波檢查;經過檢查後竟然發現小安有一條2.8mm「開放性動脈導管併左心室輕度擴大」,於是建議小安接受「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將開放性動脈導管封堵;手術過程順利,採用局部麻醉,總時間含準備僅用了2個小時,當天晚上就可下床走路,由於傷口非常微小(只有大腿內側2個針孔),也沒有併發症;小安住院3天後就出院,門診回診追蹤狀況穩定。

幼童心雜音罹心臟病 奇美醫:心導管技術免開心
開放性動脈導管致幼童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等,嚴重恐致心衰竭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病其中一種,發生機率約千分之1,占先天性心臟病5至10%;在臨床上,大多數延遲關閉的動脈導管不會影響新生兒,也會因逐漸成長而慢慢收縮,但當動脈導管無法關閉時,大量血液會由主動脈流至肺動脈,除了讓肺動脈壓力升高影響呼吸外,也會造成左心室擴大,易有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低體重、心搏過速、盜汗、心悸、胸悶、上呼吸道感染、喘不過氣等現象,嚴重恐導致心臟衰竭、肺出血、心律不整等。
先天性心臟病新曙光,傷口小、恢復快,心導管技術免開心!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說明,臨床治療會先以藥物治療或定期追蹤監測心臟狀況為主,若治療效果不彰或有相關禁忌症時,則可考慮採用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或開胸式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開心手術)治療;但由於開胸式手術需打開胸腔、肺葉、麻醉、出血等風險,對於肺及神經等有較大破壞性,恐有氣管肺發育不良、神經受損、傷口面積大、術後疼痛且會留下疤痕等缺點;由於目前醫療技術發展很快,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早已可使用心導管技術取代開心手術,不僅疤痕較小,且復原時間快,也降低開心手術潛藏風險及併發症;奇美醫院自2022年引進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迄今,已完成6例手術,包含心房中膈缺損關閉術、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目前追蹤恢復良好。

幼童有心雜音、呼吸喘等症狀因詳細評估,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提醒,若是您的孩子有心雜音、暈厥、呼吸喘、有心臟病史、家族有猝死病史等等,建議安排詳細檢查,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若有發現心房中膈缺損(ASD)或心室中膈缺損(VSD)或開放性動脈導管(PDA)情況,可能需要實行封堵術將心臟問題解決,以避免日後逐漸出現問題(如:肺動脈高壓、心室肥厚、心臟衰竭甚至是猝死),錯失手術治療先機。(于郁金攝)













(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中華鱻傳媒 幼童心雜音罹心臟病 奇美醫:心導管技術免開心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