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微創關節置換術迷思 越小就越好?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72歲黃女士因長年膝關節退化變形,1年前在外院開完了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膝蓋還是持續疼痛,必須至診所打針服藥緩解;其原因為關節置換手術,需將許多肌肉切開,才能看清楚關節構造進行手術,故容易導致術後肌肉損傷慢性疼痛。
  
近年臺灣盛行微創手術風潮,凡是外科手術都要跟微創搭上關係,時常有病人認為只要傷口越小,手術就越成功迷思;美國骨科醫學會近年來持續研究,如何減少病人術後的疼痛又能加速恢復微創手術,其實關鍵在於減少對肌肉破壞,傷口大小反而不是重點。
  
台南新樓醫院骨科巫承翰醫師提及,近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除材料工程進步外,手術技術本身也頗有進展;例「股內肌保留膝關節置換手術」被證實與傳統手術相比有著流血量減少,病人彎曲角度及術後疼痛度大幅改善,若在本院接受此手術病人,多半能在5天內達到自彎100度成果;若是「梨狀肌保留髖關節置換手術」更是克服髖關節置換天敵-脫臼;在本院100多例的梨狀肌保留法手術病人中,成功率十分顯著,與文獻資料中,約3-5%術後脫臼比率有長足進步。
  
案例62歲張太太長期在日本工作,因髖部疼痛牽引到大腿,一直以為是腰椎退化問題,直到回到臺南,接受檢查才警覺是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接受梨狀肌保留髖關節置換手術後,術後第3天即下床行走,2個月後順利回到日本;先生及同事都十分驚訝,原本需坐著輪椅返鄉就醫,卻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行動重回職場崗位。
    
新樓醫院巫承翰醫師表示,所謂「真」微創關節置換手術,不單只是追求傷口小,更要盡力避免肌肉損傷,保留最多原本肌肉之功能,才是真正成功微創手術,可讓病人術後有最好生活品質,重拾行動力!


中華鱻傳媒 微創關節置換術迷思 越小就越好?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