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安寧緩和醫療核心觀念,是緩解或免除病人之身體、心理及靈性痛苦,給予支持性的醫療照護,讓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能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對於疾病本身不可治癒卻有急性症狀需緩解病人,24小時運作急診提供醫療的可近性及便利性,也讓急診室內安寧緩和醫療成為趨勢。
51歲張先生為舌癌末期,因腫瘤造成高鈣血症在成大醫院住院治療,照會安寧團隊後,由太太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讓張先生臨終前入住安寧病房,不實行抽血及給藥等任何維生醫療,希望在醫院舒適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今年4月中一個凌晨,張先生喉部腫瘤大量出血合併發燒及呼吸喘,張太太聯絡安寧居家護理師後送至成大醫院急診;與張太太確認執行安寧緩和醫療及進行家庭諮商會議後,張先生入住急診安寧室,給予舒適護理(溫水拭浴,口腔清潔等)、鼻導管氧氣和嗎啡止痛,降低呼吸喘等不適,播放佛曲、以精油按摩緩解不安情緒,入住安寧病房後,在當天下午14時安詳離世。
成大醫院急診部張志然醫師表示,安寧緩和醫療主要作法是藉由疼痛控制,緩減不適症狀,並滿足病人及家屬在身心靈及社會上需求;成大醫院急診室於106年開始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照護,110年全年在急診室進行「急診緩和醫療家庭諮商會議」達305人次,在急診室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有309人次、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有199人次,而入住急診安寧室接受緩和療醫療照護達107人次。
成大醫院表示,急診部於111年成立獨立急診安寧室(R88單人病房),提供隱蔽空間滿足家屬陪伴需要,於病房提供宗教畫像及宗教音樂之QR code,滿足家屬及病人靈性之需求;R88病房成立之時,也訂定安寧照護標準流程,精進醫療人員安寧照護訓練,建置更完整急診安寧緩和醫療系統,改善末期病人之照護品質。
張志然醫師指出,傳統觀念上,急診通常被視為以診斷與治療急性病症和創傷為主,常處於病人急、家屬急、壓力大、環境吵雜情境,隨時會有難以預料突發狀況,並非安寧緩和醫療首選場所;加上急診非特定專科醫師、開放性空間、軟硬體差異和急診醫師在緩和醫療觀念上不同,讓緩和醫療照護在急診推動有其挑戰與難度。
然而臺灣目前已邁入「高齡社會」,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張志然醫師表示,對於老年人緊急醫療及相關的緩和醫療需求,急診必須做好因應及準備,啟動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服務,可使這些病人受益,從而提高其生活品質。
成大醫院急診部於106年積極培訓急診醫護人員接受緩和醫療專業課程,每月召開案例討論會,更結合跨領域團隊資源,包括住院安寧及居家安寧醫護團隊、藥師、心理師、社工師及宗教師等,提供需要安寧緩和醫療急診病人及家屬共同諮商照護服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