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9月6日星期三

嘉榮助戒檳榔 遠離口腔癌保健康

【記者于郁金/嘉義報導】嘉義一名43歲陳姓男子,吃檳榔習慣已有十餘年,日前發現口腔內有傷口,起初不以為意,3週後發現傷口愈來愈大,便趕緊至中榮嘉義分院就醫,經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于容安排切片檢查後,診斷為口腔癌第一期。陳先生說明,因工作關係,所以每天都會吃30幾顆檳榔,沒想過吃檳榔會造成口腔病變;經接受嘉榮醫療團隊治療後,目前恢復良好,陳先生也完全戒掉嚼食檳榔習慣,享受健康新生活。

中榮嘉義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于容表示,研究顯示在臺灣嚼檳榔是口腔癌發生主因,因臺灣口腔癌患者,約9成有嚼檳榔習慣;口腔癌好發年齡多在40-70歲之間,但近年來發現年齡有下降趨勢,青壯年男性罹患口腔癌人數漸增;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單就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機率有28倍,嚼檳榔加喝酒多54倍,嚼檳榔加吸菸是89倍,若合併吸菸、喝酒、嚼檳榔三種習慣者,發生口腔癌之風險是3種習慣皆無的123倍;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高居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第4位;近10年,臺灣每年罹患口腔癌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有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是近年來臺灣男性所罹患癌症中,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癌症主因。
邱主任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自我發現癌症,建議民眾若發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就醫作進一步檢查:口腔黏膜的顏色或形狀改變(如:變白或變紅),或表面變得粗糙、嘴唇或口腔有超過兩週以上、慢性不癒合的潰瘍、嘴唇、口腔、或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或突起物、口腔內任何一部位發生不明原因出血、疼痛或麻木感、喉嚨有異物感,有久不癒的咽喉痛,或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頸部摸到腫塊、舌之活動度受限,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牙關緊閉,張嘴受限、聲音改變、耳朵疼痛。

邱于容主任進一步說明,口腔癌若能早期診斷並接受治療,約有8成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國外研究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之死亡率,根據臺灣研究發現,口腔篩檢可減少晚期口腔癌達21%、降低口腔癌發病率並提高生存率;口腔黏膜篩檢的目的,除了早期發現口腔癌,更重要的是找出癌前病變並及時適當治療、阻斷癌症發生,同時衛教戒除檳榔與吸菸,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病變,以減少日後再次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

邱于容主任表示,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1)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之民眾,(2)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之原住民,補助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健康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本院接受檢查;此外,本院亦提供戒除檳榔之衛教服務(戒檳衛教服務專線:05-2359630轉2620),由衛教師協助指導戒檳技巧並給予正向鼓勵與陪伴,歡迎有戒檳意願者諮詢,一起珍惜健康的身體,勇敢拒吃檳榔。


中華鱻傳媒 嘉榮助戒檳榔 遠離口腔癌保健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