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肩關節旋轉肌破裂之於美國的統計數據從5%到40%1,2,而臺灣老年科統計數據顯示超過65歲發生率為44%3;奇美醫院骨科部處理病例平均年齡為60歲,女性占多數,由於盛行率不低,奇美醫院骨科部研發這兩種處置,並已發表於國外運動醫學期刊(Arthroscopy technique),自2014年施行至今已完成超過400多例,雖然去細胞真皮為自費項目,但仍是增進手術結果品質的一個選項。
肩關節旋轉肌破裂致手臂難抬舉 奇美醫:去細胞真皮穿骨補強處置有助復健
68歲A女士,因右肩活動受限,遍尋多家診所檢查治療,甚至注射玻尿酸與濃縮血漿,仍然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只要抬手操作過久便無力下垂,由於右手關節活動範圍僅剩1/3,也為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例如:穿著內衣或上廁所),且有時疼痛加劇,甚而夜間痛醒,導致持續性睡眠不足;經診所轉介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門診就診,理學檢查判定為多重旋轉肌斷裂與關節沾黏,進而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確定診斷為肩旋轉肌(棘上肌)腱破裂回縮至二級(Patte II);與病人討論後,決定以去細胞真皮微創手術補強處置。
A女士接受微創手術後,隔日出院,雖然手術新傷口仍有些疼痛,但靠著藥物與肩部姿勢的調整,順利渡過術後的前期;而後接連教導復健動作,在日起有功的執行下,右肩的功能逐漸恢復;5個月後,手部操作已能高舉170度,耐力也大有進步,讓林醫師更放心地交代後續復健指導。
肩關節旋轉肌破裂:肩關節壽命的沙漏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說明:肩關節旋轉肌破裂已經是常見退化問題,病人在不知情狀態下累積傷害,直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臨,這種情況可能因為一次性劇烈運動,例如丟一袋垃圾、清洗高處窗戶或是用力扯掉增生藤蔓,才引發肩關節旋轉肌破裂;而後續造成失能不只減損工作與生活能力,甚至因疼痛影響生活品質造成身心k影響;其中最嚴重的是久病不醫,造成關節毀損,到這時候即便置換人工關節也無法恢復全部功能。
肩關節旋轉肌破裂其實是一個最終結果,它常常是生活與工作中反覆地傷害肌腱所致,進而產生不可逆變化;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的是,肌腱癒合能力較軟骨佳,但也導致了病程延長,往往肌腱撕裂部分癒合後,病人以為已無問題,而放心從事正常生活與工作,但最後臨界傷害來臨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延遲就醫情況可能會使得旋轉肌修補效果無法到達理想狀態,而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臺灣,世界各國運動醫學專家都在努力尋找較佳解決方案,以因應這種合併老化現象的運動傷害;在旋轉肌破裂後過度使用,就像是肩關節壽命沙漏,經過多次醫療失敗後,便間接計時關節壽命終結時刻。
去細胞真皮穿骨補強處置,風行之外的選項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昇輝表示:現今風行旋轉肌微創手術為雙列縫線架橋技術(Double row suture bridged technique),手術的原理就是將斷裂且萎縮的肌腱縫合到肱骨上,將肌腱與骨頭更靠近,加速肌腱癒合及減少肌腱再次斷裂風險,而這種技巧較為穩固,至少需4支錨釘鎖定,奇美醫院去細胞真皮穿骨補強處置,使用關節鏡施行(微創手術),可分為兩部分:(1)穿骨固定,(2)去細胞真皮補強;穿骨固定可減少骨質疏鬆後錨釘鬆動,而去細胞真皮補強除增強修補功能外,還能減少術後疼痛。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