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2歲男性病人因嚴重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在感染獲得控制後,病人困難脫離呼吸器,經檢測後發現實際營養需求遠超過計算公式結果,經大幅提高熱量供應後,病情進展順利,脫離呼吸器轉出加護病房。
危急病人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病情趨向穩定之後,重症團隊角色將從一開始急性重症照護,轉變為協助病人身體狀態復原;這個階段特色,除了要維持既有重症醫藥品與醫療器材使用,更要想方設法增加病人體力,才能讓病程持續進步,直到穩定轉出加護病房。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李威廷醫師指出,要維持、甚至增加病人體能,最簡單方法是給予充足熱量及蛋白質;加護病房病人營養攝取不足時,勢必延緩身體恢復,但營養供給過量也會引發高血糖與腸胃道不適症狀;人體所需熱量計算公式發展已久,迄今卻仍無法發展出有效精準法則;直到間接熱量測定儀發明,可提供醫療團隊真正營養學數據,達成所謂「客製化營養醫療」,讓營養數據不再拘泥於公式計算。
「間接熱量測定儀」利用人體在密閉空間內氧氣消耗與二氧化碳產生過程,計算出病人所消耗熱量,提供直接客觀數據;因為加護病房病人常常合併呼吸衰竭而插管,呼吸管路造就人體肺部和呼吸器間密閉空間,提供間接熱量測定儀理想工作環境;因此,當病人急性病情獲得控制改善時,就可利用間接熱量測定儀記錄病人營養所需,給予充足營養,加速病情恢復,儘早脫離維生設備轉出加護病房。
李威廷醫師表示,間接熱量測定儀屬非侵入性檢查,大部分有呼吸器且呼吸狀態平穩病人都可安排,依需要可反覆施行,幫助病人在恢復期有客製化、完善的營養支持,達到全方位的醫療;且儀器可移動,無需離開加護病房測量,免除病人移動危險性。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