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富有」健康系列首場講座「談重聽耳鳴及暈眩保健」,於5月6日假二樓大殿拉開序幕;此次講座特邀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頭頸腫瘤科主任張世倫醫師,依其專業知識與豐富臨床經驗,透過圖片介紹耳朵構造和功能,並播映影片,讓大眾了解耳朵如何聽到聲音、聽力損失、暈眩緣由、如何保養、急性發作如何自救及聽障鑑定等,吸引近300人次聆聽。
講座前,由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感謝奇美醫學中心林宏榮院長、鄭天浚副院長及促成此次合作相關人員,帶領優秀醫療團隊,教導我們更健康。如何讓身體健康呢?星雲大師提到健康八法:飲食清淡、作息正常、適度運動、心平氣和、樂觀進取、營養均衡、正當嗜好、心理健康等,不但要注意身體健康,更要重視思想、知見、心靈的健康。
張世倫談到,提到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功能退化,聽力退化即是老化表現一環,65歲以上約有1/4到1/6人口,於年老重聽,無法接受訊息,與人互動減少,是造成失智常見原因;有聽力問題要儘速就醫,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如突發性耳聾有可能是耳中風,單邊耳鳴耳悶塞感可能跟鼻咽癌有關;聽覺的保健有三:避免噪音、注意耳朵衛生和戒除摳挖的習慣,及解除中耳壓力不平衡等。
「耳鳴產生原因是,大腦不正常放電所導致」;張世倫說,耳鳴是因為大腦隨著年紀增長耳朵,也會漸漸退化,耳鳴也會隨之而來,漸漸誘發重聽;提醒若重聽嚴重可到醫院裝電子耳,中低收入戶有醫療保險都有補助;耳鳴也有可能造成暈眩產生,而解決方法,建議可躺下,避免吃東西喝睡,因為可能會因暈眩時會產生嘔吐感覺,嚴重者也有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暈眩會出現滿天星星、頭暈目眩感、看東西會旋轉的症狀,與平衡系統、內耳前庭系統及視覺等有關。大部分的暈眩是內耳前庭系統問題所造成,有眼震的現象,可透過眼震方向確認耳部異常部位,進行治療;常見的內耳問題有姿勢性眩暈(耳石脫落、快速改變姿勢)、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當症狀出現,應記錄發作型態、頻率、持續時間及可能誘發因子;另外,平時要注意避免過度鹹甜或含咖啡因飲食、避免服用阿斯匹靈類藥物、戒菸並注意生活作息及壓力,季節變換時也要特別留意。醫師提醒如暈眩發作時,可先平躺,將眼睛直視固定目標至症狀緩解,如症狀仍未緩解,可至醫院就醫。
此外,暈眩可能是耳石症、前庭神經炎,最常見的是梅尼爾症,就是常聽到的耳朵積水(內淋巴系統水腫),應避免咖啡因、菸酒、減輕壓力、作息正常、少鹽少糖來預防暈眩的發生;重聽、耳鳴及暈眩是很有關聯性,建議要多觀察其形態、頻率、誘發因子等病史,並詳告醫師,才可精準判斷並對症下藥。醫師提醒,如有持續性無法改善的耳塞或耳鳴症狀,應就醫檢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