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2月16日星期三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成大醫:92歲多病翁重拾活動力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92歲王先生從國軍光榮退伍後,就過著悠閒生活;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功能也不好,甚至還有心臟病病史,平常靠每天吃12種藥物來控制;不過,92高齡的他四肢健全,平常也能到公園散步,或到市場買菜,自己下廚料理三餐;有天,王先生在客廳彎腰想拿放在地上的矮凳,一個重心不穩,就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被家人帶到骨科診所就醫,X光檢查發現是左側髖部股骨頸骨折,且骨頭移位,於是轉送到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骨科部戴大為醫師表示,高齡患者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式,是置換雙極式半人工髖關節,有傳統「後開式」與微創的「正前開」2種方式;由於王先生身體狀況較不穩定,麻醉團隊謹慎評估應盡量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與時間,以減少併發症產生的風險;因此,置換人工髖關節手術採用不需要破壞肌肉組織的微創正前開,在麻醉與手術團隊密切監控與配合下,於1小時內完成;術後入住加護病房觀察1天後轉回普通病房,接受後續的復健療程。
戴大為醫師指出,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沒有切開肌肉,而是由髖關節前方肌肉與肌肉之間的間隙進入,理論上比起傳統的「後開式」會恢復較快,可以盡快下床行走,也比較不容易有脫臼的併發症產生;對於髖部骨折患者來說,術後早期下床活動與復健,已被證實可以減少併發症、改善恢復狀態;且有別於傳統人工髖關節手術的側躺姿勢,「正前開」手術的病人是平躺,除方便必要時可照X光確定人工關節擺放位置外,也方便監控病人狀況、在需要時做緊急處置。

戴大為醫師表示,骨質太疏鬆、身形太胖患者,會增加「正前開」術式的操作難度;此術式「學習曲線」也比較長,醫師需要較多的時間才能熟悉技術,需要專精於關節重建手術的骨科醫師來執行。(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照片由成大醫院提供)


中華鱻傳媒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成大醫:92歲多病翁重拾活動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