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吃甜點會讓心情變好?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團隊,從珍珠奶茶獲取靈感,設計含有減壓性胺基酸taurine的珍珠,取名「MenTAUR 」,提供慢性長期壓力輕憂鬱症新療法,參加世界級合成生物學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自全球300多隊脫穎而出,6度勇奪金牌,同時提名最佳硬體設計獎、最佳教育獎,以及最佳永續發展影響力等獎項,再次寫下成功大學在iGEM比賽里程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COVID19防疫措施對心理健康帶來極大負面影響,失眠、焦慮所引起的長期壓力及憂鬱現象,在後疫情時代非常值得關注;成大團隊從臺灣最有特色「珍珠奶茶」獲取靈感,以海藻酸鈣製成,含有減壓性胺基酸taurine(牛磺酸)的珍珠,其功能可感受細胞的氧化及干擾素變化,從而釋放taurine調節身體壓力平衡系統,減少憂鬱現象發生。
今年在硬體設計上,成大iGEM團隊首次以微流體技術,仿照腸胃道條件藉此了解細菌在小腸的停留時間,以評估產品用量及效果;另一方面,成大iGEM團隊深耕中小學的教育推廣,以線上互動方式讓對合成生物學有興趣的小小科學家參與討論,更接軌世界10多所大學,以視訊方式展開研討會,其成果豐碩且極具創意,獲得評審給予最佳硬體設計獎(Best hardware)、最佳教育獎(Best Education),及最佳永續發展影響力(Be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等獎項的提名。
團隊今年由化工系吳意珣老師及莊怡哲老師、生科產業系王涵青老師、分子醫學研究所橋本昌征老師擔任指導者,成員包括醫學系蔡昀皓、李明瑾、柯晏淩、李珮瑜、高苡晴、孫楷欣、化學系葉品含、生科產業系洪世民、龔宇傑、醫工系侯佳葳、環工系王佳佳、航太系梁順龍、光電系吳思璇以及化工系陳明瀚等14位學生;來自不同科系學生共同組隊,在思想與觀念上都需要長時間磨合。
副隊長李明瑾表示,比賽過程中逐漸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有強項與弱項,如何在有限空間與資源裡找到他們合適位置,朝向共同目標邁進,也算是比賽中另類挑戰與收穫。
成大iGEM團隊自2016年創隊至今,近4年來都是臺灣取得最多獎項與提名隊伍,除了強大跨領域整合與深厚學習力,每屆學長姐毫無保留的經驗傳承與技術指導,透過學校各方的意見不斷改進計畫,造就如今iGEM團隊及斐然成果;今年團隊更同步參加科技部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不僅在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擁有卓越表現,更透過與企業的合作交流,了解食品業生態與商業規劃,讓產品兼具研究創新與商業價值。
成大今年邁入90週年,校長蘇慧貞在校慶典禮上分享:「大學是一個公民社會的建設工程;透過更有融合力、理解力、同理心、責任感的學生,我們才有能力改變,並且形塑未來社會的新風貌。」成大iGEM 2021參賽作品充分將生物工程、醫電工程和生化模型運用於實際應用領域,不僅展現成大團隊深厚的跨領域能力,更是希望能顯現對社會及世界貢獻一己之力決心。(照片由國立成功大學提供)
分類:教育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