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12月7日星期二

奇美醫:將臨床經驗投入臨終照護長照機構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如果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預見,您希望以什麼樣子迎接人生的畢業典禮?」80歲黃奶奶罹患失智症、腎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因感染反覆住院,家屬因無力照料予送機構照護,近3個月反覆因發燒或壓傷傷口感染,從機構送某院急診3次及住院2次;所幸,黃奶奶出院後轉住與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療護團隊合作長照機構;黃奶奶因傷口有黃腐肉及臭味,出現發燒、少尿及全身水腫,過去醫師曾建議手術清創傷口及洗腎,因黃奶奶清醒時曾交代不洗腎,兒子不捨媽媽受苦,且因反覆就醫顯疲累與耗竭,期望順其自然不受苦,女兒不甚贊同,子女間產生嫌隙;黃奶奶經機構人員轉介,並與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療護團隊合作照護,召開家庭會議、協助處理傷口異味、控制疼痛、呼吸喘及躁動等症狀,歷經14天共4次訪視與照護,於機構安然往生。

在臺灣長照機構有許多這樣的長輩,高齡、多病、臥床,生命接近終點,卻一再被送進急診、加護病房,折騰到不成人形,而無法善終;奇美醫學中心於104至105年承接衛生福利部「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社區照護模式試辦計畫」,舉辦社區安寧教育訓練,接受8家長期照護機構、17家診所、10家居家護理所、2家衛生所共77位醫護人員的安寧居家見習,協助並輔導乙類安寧居家服務;因應機構住民末期照護需求的增加,於108年舉辦「推動長照機構的安寧療護—打造如家一般在地安老善終的長照機構」研習會,共127家機構133人參加。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安寧居家護理師林慈穎指出:在研習會後機構端表達推動機構安寧的困境有:不知住民何時進入安寧療護服務?住民臨終階段病情變化大、機構照顧人力與能力、設備不足、需有暫放遺體專屬空間、開立死亡證明等等困擾;需要與有安寧療護團隊醫院合作當後援,提供末期照護教育訓練,住民臨終照護諮詢與轉介等支援。

因此,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療護團隊依據文獻與臨床實務經驗,發展「機構住民安寧需求篩檢表」,再與機構端建立住民安寧照護需求篩檢與轉介模式,並在機構與住民開立家庭會議,啟動住民進入安寧療護的時機。為了提升機構人員安寧照護品質及住民機構就地善終之可行性,奇美醫學中心提供一位安寧緩和護理學會認證之「安寧緩和護理臨床教師」,亦為該機構專責駐點安寧居家護理師,應用床邊帶教的方式,每週給予機構護理人員與外籍照服員半天至1天末期照護與舒適照護技能指導;在安寧療護團隊機構訪視時,也邀請機構人員參與家庭會議與會談,增加機構人員同理心與會談的技巧,提升人員照護末期住民的信心與意願;另外,配合機構的環境、資源與設備,提供機構末期照護作業規範、影音教學與多媒體衛教資源,並與機構透過LINE群組,提供即時支援,不僅提升住民末期照護品質,同時也賦予機構人員在工作中價值與成就感。

護理師林慈穎指出:國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但長壽不代表健康,在高齡、少子化的趨勢下,對長期照護機構的需求逐漸增加;對長輩而言,機構是他們晚年的「家」;如何讓住在機構的長輩走得有尊嚴,機構安寧緩和療護的推動重要的元素。

護理師林慈穎表示: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療護團隊本著桑德絲醫師說:「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精神,透過與機構合作推動安寧緩和療護,共創長輩、家屬、機構三好安寧療護。




中華鱻傳媒 奇美醫:將臨床經驗投入臨終照護長照機構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