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冬季消化性潰瘍病人較夏季增加2成5!64歲張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今(110)年1月因心肌梗塞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出院後持續使用抗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及抗凝血藥物(Coumadin);最近因天氣變化關節疼痛至基層院所開立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止痛藥,幾天後出現上腹悶痛,接續有黑便症狀;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呈現休克狀態入住加護病房,經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利用胃鏡檢查後診斷為「胃潰瘍出血」!經過內視鏡止血後,持續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為PPI)治療,張先生順利出院後持續於門診追蹤。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指出:不少疾病的好發度跟季節變化有相關,消化性潰瘍就是其中一種,消化性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秋冬之際,因消化性潰瘍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的病人往往增加很多,天氣寒冷壓力刺激交感神經,易導致胃蠕動變慢,加上民眾喜歡在天氣冷暴飲暴食,享用不易消化與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胃的負擔;另外服用「通血路」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甚至因肺病或風濕免疫問題使用的類固醇藥物或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更是消化性潰瘍的高危險群,一般人尤其在吃飯前、後更為明顯,成為胃病好發季節。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說明: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107年至109年3年間因消化性潰瘍或出血至急診的病人,冬季(12月至2月)人數967人比夏季(6月至8月)770人增加兩成五,且1月比7月病人相差高達5成,而最主要可以歸類以下幾個原因:生理的影響、藥物的使用及幽門桿菌感染。
1、生理的影響:
研究發現,天氣冷跟一些黏膜保護因子的減少有關,像是熱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現減少,胃黏液的厚度較薄等;另外天氣冷氣溫驟降也會造成生理上壓力,進而增加腎上腺素(adrenaline)及正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分泌,促使腸胃道血管收縮,減少腸胃道血流,這都跟潰瘍增加有關。
2、藥物的使用:
天氣變冷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病人增加,這些病人常需要使用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的藥物;天氣驟變也常見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的急性發作,增加類固醇的使用;而關節炎發作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類固醇等也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3、幽門桿菌感染:
另外往往有很多病人同時合併有幽門桿菌的感染,幽門桿菌感染雖然跟天氣變化沒有什麼關係,但幽門桿菌已經證實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與胃淋巴癌的危險因子,消化性潰瘍病人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潰瘍復發率可從50%降到10%。
消化性潰瘍常見症狀
陳建安醫師指出,消化性潰瘍典型的表現是上腹痛,痛的方式跟潰瘍的位置不同有關;一般來說,胃潰瘍常見進食後出現「飽脹痛」,痛約1至2個小時後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痛常表現空腹時的「飢餓痛」,常發生在夜晚、清晨之際。其他症狀還有噁心、嘔吐、上腹或胸口灼熱感、脹氣或打嗝等,通常消化性潰瘍在服用制酸劑可以緩解症狀;除了上述症狀之外,若情況嚴重者也有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可能會有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或血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消化性潰瘍注意事項
(1)飲食習慣:宜定時適量,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狼吞虎嚥。
(2)飲食選擇:以好消化為原則,不要吃太甜、太油、纖維素太高的食物。
(3)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香辛料、辣椒等,含咖啡因多的飲品(咖啡、濃茶)要少喝。
(4)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盡量避免煎、炸、烤的料理方式。
(5)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維持作息正常,避免過高的壓力。天冷要保暖。
(6)遵從醫囑: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7)警示症狀: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腹痛加劇應儘速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表示:天氣變冷、溫度降低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外,壓力大情緒緊繃也易導致消化性潰瘍機率,甚至許多民眾食用完火鍋、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引起消化性潰瘍發作,如何「護胃」成為冬天不可忽視的一環,還是建議民眾,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甚至類固醇藥物更要注意,如有症狀應立即就醫積極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專長:胃鏡、大腸鏡、內視鏡息肉切除、逆流性食道炎、消化道潰瘍、消化系癌症早期診斷、肝炎、慢性B型、C型肝炎及肝硬化治療、膽胰道疾病、內科、整合醫學等。于郁金攝)
(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分類:健康醫療(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