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

不洗手!?注意腸病毒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炎炎夏日有令小孩開心的暑假,但也有各種病菌四處橫行;夏天正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數十種;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臺灣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每年的4-9月為流行期,腸病毒傳染途徑為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飛沫傳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或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皮膚水泡潰瘍、分泌物)等途徑;新生兒也可能透過胎盤、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病人而感染腸病毒。

郭綜合醫院兒科李儒主治醫師表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在發病前的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而有傳染力,在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高;即使痊癒後,腸病毒還有可能隨著糞便排出長達2-3個月之久。
1、臨床症狀:
(1)腸病毒感染多是沒有症狀,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但是年齡越小的兒童症狀往往越嚴重;依據國內歷年監測資料發現,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也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因此對於5歲以下兒童,腸病毒不可不防!
(2)以兒童來說,一般腸病毒感染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症狀常見為發燒、口腔喉嚨潰瘍、食欲減退及手腳出現稍微突起的紅疹;多數症狀輕微,可在7~10天自然痊癒;在食欲減退時可採冰涼飲食,如冰淇淋、冰牛奶、優酪乳、冰水等,避免太燙的食物,刺激傷口,也可用藥物噴灑喉嚨,局部麻痺黏膜,以利吞食;如果仍然食欲活力不佳,可考慮住院給予點滴。
(3)腸病毒感染有時候會引起一些較嚴重症狀,像是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或因感染腸病毒68型而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因此如果病童有高燒不退、活動力降低、意識不清、嗜睡、肢體麻痺、手腳無力、呼吸急促、無哭鬧或發燒情況下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2、治療:
(1)目前無特殊之治療方法,大多給予支持性療法。絕大多數症狀輕微,7~10天自然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病童因潰瘍影響進食者,為補充營養及避免脫水,仍應盡量餵食,但可改用冰冷的飲料食物,避免太燙的食物刺激傷口;腸病毒種類眾多,不會因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目前除小兒麻痺病毒外,暫時沒有疫苗可預防腸病毒。
(2)感染腸病毒後,病童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性高燒、持續性嘔吐、嗜睡,意識不清等病徵,需盡快送醫。
3、預防及照護
(1)讓病童多休息:病童有上托嬰中心或就學,要通知托育人員和學校老師。
(2)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透過良好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加強洗手。
(3)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與病童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4)對家中之年齡較小的兒童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且抵抗力亦較弱,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5)小心處理病童之排泄物,處理完畢須立即洗手。(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不洗手!?注意腸病毒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