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4年輕學者獲獎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學術界年輕學者的最高榮譽-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國立成功大學110年有4位學者其研究成果兼具創新與突破,獲得肯定,分別是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張雋曦、工程科學系(所)副教授陳蓉珊、外國語文系副教授廖培真、物理學系副教授劉明豪。

成大表示,獲獎之一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張雋曦專長與研究領域在探討「存活素」(survivin) 的蛋白質如何在細胞中調控「自噬作用」(autophagy);在臨床上,存活素的過度活躍和細胞自噬作用失調已知道會度致疾病如癌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出現,他的實驗室和在海外(紐西蘭/印度)合作研究人員,共同利用電腦模擬和一系列的細胞分子生物技術如原位蛋白標定技術(in situ Proximity Ligation Assay)發現存活素透過壓制自噬體(autophagosome)形成過程去負調控癌細胞的自噬作用,若能解開自噬作用在細胞內之各種調節機制,便能更深入了解不同疾病的成因,亦能夠幫助了解多種「自噬作用標靶治療劑」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與使用的副作用。

工程科學系(所)副教授陳蓉珊專長與研究領域在抑制低頻噪音與振動,傳統多孔性纖維材料雖然對於高頻噪音吸收有顯著功效,但對於低頻聲音干擾成效較為不佳,而傳統的荷姆霍茲共振器又有空間上的限制,因此她與團隊提出新型聲學超穎材料與迷宮式聲學吸音結構,可降低體積佔有率又可達成低頻抑噪,另外,也提出將超穎結構應用於阻絕低頻擾動,設計的局部系統置於結構樑或板,透過改變其物理或幾何性質,可調控抑振頻率,結構可與擷能系統結合,組成多功能系統裝置。

外國語文系副教授廖培真研究領域聚焦於3個相互呼應的議題:後九一一、離散與弱勢族裔小說,她將後九一一小說放在全球化的政經脈絡下,檢視後九一一時代的倫理與美學辯證,研究取徑跨出文本分析的框架,進而展演出跨領域的視野,並且緊密契合社會脈動;除後九一一文學研究外,也長期在深耕當代巴基斯坦英文小說研究,彌補臺灣學界過去幾年在新英文文學和南亞離散的研究上,仍主要以印度或印度離散文學研究為主而產生失衡與不足。

物理學系副教授劉明豪主要研究電子於介觀尺度下量子傳輸行為,近年專注於石墨烯等二維材料,常為不同實驗團隊提供高品質量子傳輸模擬,計算出與傳輸實驗相當吻合結果,進而準確了解實驗量測結果中所發生物理機制;除了與實驗室合作,劉博士亦發表純理論工作,長遠目標是建立量子傳輸虛擬實驗室,以實驗可行前提下尋找適當設計,在無需耗費實驗人力、物力的情況下,發掘、甚至預測新奇有趣量子傳輸現象。

吳大猷紀念獎設立目的在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並鼓勵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與持續提升學術表現;科技部從當年執行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中,遴選42歲以下,研究成果優異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級以下者。




中華鱻傳媒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4年輕學者獲獎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