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

臺灣生技藥研團隊新成就 整合成大清大及高榮南院 建構醫藥平台研發系統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跨國、跨領域的合作,是我們成功致勝關鍵」成大化學系副教授邱顯泰帶領臺灣生技藥研團隊,整合成大、清大、高榮臺南分院等學研醫單位,運用AI人工智慧串接中醫理論與西方醫學實證科學建構「BT&D2醫藥平台研發系統」;透過專業顧問群和醫療院所,納入臨床與商品化經驗,加速產品優化與全球佈局。邱顯泰指出,此藥物研發系統預期可以減少90%的研發經費,甚至把研發時程從5-8年縮短成1-2年,大量降低藥物開發成本與時程。

受到人口高齡化影響,慢性疾病預防與治療益顯重要;縱使科學家握有很多研究數據,但一個新藥開發亦需耗時十幾年、所需經費更是高達數十億美元。邱顯泰指出,目前國內尚未有類似AI人工智慧藥物標靶配對分析與服務系統,僅能提供盲測藥物篩選試驗之實驗服務;而國外現有系統則以化合物分子庫為主,缺乏生物合成、修飾以及萃取等相關服務。

「BT&D2醫藥平台研發系統」翻轉傳統醫藥研發方式,彙整科學家擁有龐大資料庫數據,包含疾病標靶資料庫、藥物分子庫、藥物修飾酵素資料庫三大核心,利用AI人工智慧進行演算,找出疾病相對應藥物,同時也將藥物可以配對的疾病找出來,達到「以藥找病、以病找藥」目標,對學研單位、中西藥廠、醫美保健業者,提供藥物標靶配對與供應、配方優化、藥研資訊與功效驗證等產品與服務,大量減低研發時程與成本。

除了改善研發過程成本高及耗時長的問題,「BT&D2醫藥平台研發系統」還能修飾藥物結構與優化中西藥配方,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在醫美保健產品方面,系統挑選出含藥效成分之可食用藥材或食品,可藉此跳過冗長人體臨床或臨床前試驗,以西醫標靶治療、中醫整體調養,形成完美互補,達到中西醫輔助治療效果。

臺灣生技藥研團隊歷年獲獎無數,今年6月在第4屆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參獎,同時也是醫藥研發團隊中第1名!去年參加2020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得銅獎;參加北醫生醫跨校新創競賽取得佳作;成大生醫創新創業競賽奪得銀牌獎;2018年至2020年更獲選科技部SPARK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獲選團隊,數次為成大爭取到創新創業殊榮。
團隊成員學生胡博瑄指出,「成大BT&D2醫藥平台研發系統」從實驗室、臨床實驗到市場開發,存在相當完整的架構,讓他覺得研究過程是很踏實、有步調進行,能夠想像並期待未來願景,對於自己能夠參與系統開發,胡博瑄覺得相當有成就感;因為成大團隊觸角觸及各個不同實驗室,跨領域合作,也著實開拓他的視野,讓他理解外面是有著更深更廣世界值得學習。

藥物研發是一項綜合領域研究工作,邱顯泰表示,成大有優秀跨領域人才及良好環境資源,團隊裡不僅包含化學、生物、資訊工程、醫學、科技管理等跨域人才,還有富足資源能夠進行跨國、跨產業合作。團隊成員學生許書瀚表示,成大團隊「以藥找病、以病找藥」目標,就是希望透過不同領域人員集結、共同合作,不僅從技術端去探討,也透過與製藥公司接觸,思考製藥廠商、醫生、病患真正需要是什麼。

在新南向政策及校方大力支持下,成大臺灣生技藥研團隊鏈結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印度理工大學、泰國馬希竇大學、印尼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亞太地區學研單位,在今(2021)年成立亞太生技藥研聯盟(APBA),透過聯盟鏈結各國研發技術與資源,相輔相成,並在各國大學媒合之下,與當地生技公司、相關企業合作,將團隊研發成果推廣到國際市場,拓展團隊研發量能之餘,也更加了解產業端需求。

亞太生技藥研聯盟(APBA)結合國內外學研機構,以臺灣為立足點,亞太地區為中繼站,鏈結至全世界。邱顯泰表示,單一實驗室不可能同時進行各種動物的疾病試驗,如今有了亞太生技藥研聯盟,聯盟成員彼此間可以交互分享研發實驗資源及成果,或是透過聯盟,接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特有藥用植物等原料,有助於提升藥物多元性與研發效率;很幸運的是,有很多亞太地區知名大學,都非常願意和成大合作,有效率地分享彼此資源。

COVID-19疫情導致全球各國經濟、研究發展受到不小衝擊,邱顯泰也指出,即使疫情使得研發進度增加挑戰性,但團隊都能找到方法一一排解;成大臺灣生技藥研團隊可利用大數據(Big Data)進行運算,有了電腦和網路就能繼續推進研究,後續實驗則結合在各地的學研醫單位合作進行,較不受地域限制;良好的跨國、跨域合作模式,讓成大臺灣生技藥研團隊在面對疫情困境,反而越挫越勇,走出自己的優勢與道路。(照片由國立成功大學提供)


中華鱻傳媒 臺灣生技藥研團隊新成就 整合成大清大及高榮南院 建構醫藥平台研發系統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