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7月6日星期二

奇美醫:中醫「小扁針」改善肩頸腰不緊繃/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65歲鄭先生,長期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數年前開始頸部僵硬,抬頭及低頭困難,頸部肌肉壓痛,連帶肩關節也緊繃,屈伸活動受限,時常頭暈頭痛,晚上難入眠,也睡得不安穩,導致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正常生活,進而求助於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奇美醫學中心表示,經任主任診察後發現,鄭先生枕下肌群緊繃,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沾黏,每週施以1次小扁針療法,搭配服用舒筋活絡的科學中藥,3週後肩頸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疲累感減輕許多,已經不會頭暈頭痛,晚上睡得比較安穩,日常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奇美醫:中醫「小扁針」改善肩頸腰不緊繃
COVID-19防疫期間,許多人採居家辦公及上課,隨著3C科技產品發達,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及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的人也越來越多,導致頸部肌肉壓力而造成受傷,且肩頸痠痛到不行!

根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統計,國內肩頸痠痛的盛行率為55%,隨著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型態緊繃而逐漸升高;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於「頸背痛的治療」研討會中指出,姿勢不正確及現代人少運動,80%的民眾至少有一次腰背或頸部痠痛的經驗,顯示肩頸背痛已成為21世紀文明病;肩頸與背痛疾病在全球皆有高盛行率與高復發率。根據統計,全球發生率約在18至23%,一旦發病後,再發生率也有介於41至65%之間;肩頸痠痛好發族群以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與久站的護理師盛行率較高。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說明,這種因長期生活緊張、姿勢不良和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而引起的慢性頑固性痠痛,在中醫屬於勞損的範圍。當人體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或者因扭拉傷、跌倒撞傷,以致於人體各處肌肉韌帶損傷,造成急、慢性發炎,導致微細血管及組織液滲出,當人體來不及將這些液體吸收回去時,就會造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而這些沾黏的地方,就會因為氣血阻塞不通而痠痛,嚴重時則會造成關節活動困難,如:五十肩、網球肘、下背痛、膝關節炎…等。

任東輝指出,當發炎越久,局部會不斷充血、沾黏、結疤甚至鈣化,如此反覆不已,造成惡性循環,日積月累之下,一般治療方法已經無法鬆解沾黏,導致治療效果不彰;而小針刀鬆解術就是直接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但需注意,如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者、懷孕或是凝血功能不全等民眾,需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小針刀療法。

任東輝表示,小扁針(又叫小針刀)是將一般針灸針的針尖改為寬度0.45mm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兩者特色及優點,利用手法於特定部位進行軟組織鬆解和治療,是衛生福利部所認定有效且安全治療方法;可以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痠背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關節炎、各種筋骨痠痛新傷、舊傷、西醫建議開刀治療或長期治療但效果不佳之痠痛,皆可做小針刀鬆解術。

任東輝進一步指出,小針刀為自費項目,治療時間短,約數分鐘,不需留針在身上,醫師會以專業的手法和快速的動作處理痛點,所以局部會有一些痠脹痛感,而小針刀為特別訂製的針具,且屬於技術性治療,醫師是需經嚴格的訓練與臨床實習,所以並非每位中醫師都會小針刀;施針後應服用藥液包「消腫退癀湯」4至6包,效果更好,可以改善軟組織修復,預防傷口發炎。

任東輝說明,小針刀治療不需住院也不需臥床休息,施針後的3至7天,若傷口仍然疼痛或瘀青,皆屬正常現象,瘀青會自行消退並且改善痠痛,無需擔心;因每個人病情不同,所以治療次數也會不一樣,症狀輕的1至3次就會有80%以上的效果,嚴重的則需較多次治療,做完1次小針刀,會建議觀察7天左右,再做第2次。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表示: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長期使用3C產品姿勢不良,容易引起造成肩頸部軟組織沾黏,氣血阻塞不通而痠痛,嚴重時則會造成關節活動困難,甚至導致頭暈頭痛失眠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小針刀鬆解術可以直接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搭配內服舒筋活絡的中藥,可改善病人筋骨疼痛,提升生活品質,是中醫未來持續努力方向。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專長:腦中風、腦外傷針灸治療、骨折術後中醫調理、運動傷害防治、骨骼肌肉關節疾病、慢性酸痛治療等。(照片及影音由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中華鱻傳媒 奇美醫:中醫「小扁針」改善肩頸腰不緊繃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