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臺灣目前有約9.2萬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中透析(俗稱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發生率和盛性率在國際中也是前3名,腎臟病已經是新一代國病,不得不審慎面對。
高雄榮總屏東分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楊清惠表示,許多研究證實,服用醫師開立處方簽的科學中藥能保護腎臟、延緩洗腎時間,臺灣已有多家醫院成立中西醫共同會診治療腎病,改善水腫、疼痛、失眠,緩解皮膚搔癢、低血壓,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楊清惠中醫師指出,在相關的文獻上,高雄醫學大學黃尚智副院長在2015年在國際腎臟醫學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發表確診罹患腎臟病之後,服用醫師處方籤中藥的病人,洗腎的比率降低57.5%,死亡率降低73%;中國醫藥大學副院長賴榮年教授分析1997-2008健保資料庫也發現中西醫合併療法可降低慢性腎病患者洗腎風險,有助糖尿病患控制病情,延緩進入洗腎階段;這份研究刊登於2015年《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楊清惠中醫師指出,臺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楊振昌主任也在2014年世界權威醫學期刊BMJ期刊發表服用合格中醫師處方中藥腎臟病患者比未服用者的死亡率降低4成;顯示西醫與中醫聯手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確能有效改善病友的相關症狀,甚至降低死亡率。
楊清惠中醫師表示,中醫師全聯會與健保署經過數年研商,於109年通過實行《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使中醫藥介入慢性腎臟疾病治療具有正面意義;計畫目的在於中醫早期介入腎病照護,減緩腎病惡化,延緩洗腎時程,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之醫療照護模式;建議慢性腎臟病友能到合格醫療院所診治,透過中醫慢性腎臟病加強照護計畫期能對病友有所幫助。
楊清惠中醫師提醒民眾,2003年(民國92年)11月行政院臺灣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正式宣布禁止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等5種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及其製劑使用;呼籲民眾請勿自行購買服用中草藥,患者切勿服用來路不明藥品或黑藥丸,以免造成腎功能惡化。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