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

金門地方學巡展 看見金門人日常與非常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人的日常與非常:金門地方學巡展」金門場開幕及座談,10月22日上午假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由2020年金門文化獎得主楊土金所帶領金良興傳統傀儡戲班演出《父子狀元》,為活動揭開序幕,接續舉行「金門學的過去成果與未來可努力方向」座談會,邀請《金門學》叢刊作者群吳啟騰、葉鈞培、楊樹清、金門文史工作者陳長慶、蔡是民、鄭有諒等與會,進行對話交流,下午再邀請鄭藩派以《母語若失聲,底人是俺娘?》閩南語教學。
  
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出席地方學特展開幕致詞時,肯定「金門人的日常與非常」活動非常有特色,而且是從金門一路展到臺灣,為金門文化作了傳承與輸出之貢獻。
金馬服務中心參議范燕燕表示,推動「金門地方學」是一件不容易,但現在不做未來就會後悔的重要任務,她更期待本次巡展,也能激起各界對於金門在地文化特色的瞭解與認同,進而觸發引動深耕金門、放眼兩岸、邁向國際的前瞻思維與具體行動。

由文化部前瞻二階計畫補助,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主辦金門地方學特展,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B1企劃展示室展出。金門文化局局長許正芳揭示地方學特展的意含並指出,金門因為特殊地理位置及歷史,形成獨特生活型態,許多歷史民俗活動雖來自閩南地區,卻又發展出特有活動型式;過去活動較侷限於金門當地舉辦,本次計畫場地首次嘗試以巡展方式,加強臺灣與金門兩地交流,推廣獨特金門地方知識學,以金門傳統民俗文化為主題,樹立金門常民生活形象並推廣文化觀光。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無論是「閩南文化」或「金門學」推展,都必須有著「傳承與創新」精神,「金門學」也才能在兩岸歷史血脈長河變遷下展現一股新閩南文化蛻變力量;他也發現區域史發展氛圍下,《金門學》領步閩台建立起地方學根基,並進行文化輸出經驗,對內塑造出文化珍型島嶼,對外可進行文化輸出,在兩岸區域史研究、地方學探索熱潮下,《金門學》是一個值得再重視再發展文化課題。
  
在《金門人的日常舆非常》地方學巡展金門場主持座談會《金門學》叢刋總編輯楊樹清在會中細數《金門學》發展歷程指出,緣起於長期戒嚴、軍管後,民間文化意識覺醒下金門,1992年3月,「金門縣政建設研討會」召開,他在會中提案發展《金門學》,此後,官民歷經5年時間架構、推動,完成3輯30種《金門學叢刊》出版面世,並衍生出「金門學研究會」,舉辦多屆「金門學研討會」、「閩南文化研討會」;如今,《金門學》已形成學術領域一門獨立學科,是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也對臺灣「地方學」興起產生衝擊,《金門學》之後,《臺北學》、《澎湖學》、《宜蘭學》、《雲林學》、《彰化學》等地方學相繼出現。

楊樹清強調,《金門學》建構,給了金門人整理、思索自身土地命運與文化未來機遇,也為以臺灣為中心的臺灣文化論述提供新的探索方向;1997、1998年,金鼎獎2度頒給了《金門學叢刊》,得獎評語點出了這樣意涵:「試圖全方位呈現金門與臺灣、大陸、南洋的唇齒相依的關係,及其不盡相同的社會體制與文化條件;這套叢刊具深遠的客觀學術價值,為臺灣的鄉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探索方向」。
由金門文化園區主辦,好金門國際傳媒承辦「金門人的日常與非常:金門地方學巡展」金門場後,11月將再移往臺灣展出(金門旅台服務中心:新北市新店北新路2段228巷2號),11月1日上午10時開幕,下午14時30分至16時舉行「金門地方學交流座談會」,主持人是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國際與社會科學院院長江柏煒教授。
是日地方學巡展開幕及座談,出席活動有行政單位、社團代表及文史各界參與熱烈,包括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參議范燕燕,金門文化局副局長許慧婷、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高瑞新、銘傳大學金門分校副主任陳仁暐、金門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金門宗族研究協會理事長葉鈞培、金門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金門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吳啟騰、金門縣金沙商圈協會理事長王添泉、金門商業會理事長李有忠、金門報導社社長楊樹清、胡璉將軍故居紀念館理事胡蕙霞、學者侯建州、林黛琿、劉國棋、陳秀竹、文史界蔡是民、鄭藩派、鄭有諒、蕭永奇、陳宗保、陳靖弘、薛素惠、石莉安、張姿慧、高詠章、李安柏等。














金門地方學巡展,看見金門人日常與非常, 金門文化園區,
中華鱻傳媒 #金門文化園區 #金門地方學巡展 #看見金門人日常與非常 金門地方學巡展 看見金門人日常與非常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