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

金門文化園區推廣閩南文化深耕在地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動手做紙偶,彩繪風箏,在眾多師長協力引導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讓400多位學童從體驗中認識金門民俗歷史及在地文化,也讓大家留下難以忘懷歡樂記憶;這項由中央文化部旗艦型計畫補助,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文化局指導,文化園區主辦「閩南文化教案校園推廣」活動,計有「箏愛金門」、「小小戲偶家」2項課程,自9月15日起巡迴東半島7所國小辦理,並於10月25日起在文化園區博學館1樓大廳舉辦成果特展,包括風箏競圖得獎作品、風獅爺、水獺傀儡紙偶,並舉辦開幕活動。
   
「小小偶戲家」承辦單位碁業整合創意特別邀請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以實地表演方式,讓學童近距離接觸這項閩南傳統技藝;在了解傀儡戲發展緣由、操作方式、動作、戲偶結構、故事情節後,再以金門特有水獺與風獅爺為圖騰,結合摺紙、棉線等,讓學童組合成紙戲偶;開幕當天團長蔡遠進以「鍾馗醉酒」等戲曲拉開序幕,再由學生組隊運用課程教材紙偶,搭配自選曲目演出自己做的紙傀儡戲。 

另「箏愛金門」展區則針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推動彩繪風箏教案,展出從學校評選出10件優勝作品;參賽學生創意十足,在風箏上彩繪風獅爺、高粱、古厝等金門在地文化象徵,除頒發獎狀及禮品給獲獎學童外,並由金門風箏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鄭國泰帶領風箏協會團隊及學童,進行精采造型風箏放飛,同時發放象徵和平意象風箏與民同樂,傳遞自由與和平島信念。

除了將閩南文化推至校園,舉辦「閩南文化教案校園推廣」活動外,為擴及更大層面,讓一般民眾得以紀錄傳承閩南文化,金門文化園區於8月底起舉辦「金門閩南文化聚落研究員」招募活動,展開為期8周課程;分為「飲食文化紀錄」、「日常影像紀錄」2個類別,也吸引不少喜歡探究閩南文化民眾參與。
   
「飲食文化紀錄」由畫家楊天澤擔任繪畫指導老師,《金門文藝》總編輯張姿慧擔任寫作及編輯指導老師,引導學員誘發情感書寫家鄉飲食記憶,再將學員圖文並茂創作集結成《美味印記》一書;而「日常影像紀錄」則由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井迎瑞、臺南藝術大學影音紀錄、影像維護維護研究所曾吉賢教授,共同指引學員以在地居民角度,透過手機紀錄與閩南文化相關生活影片。
    
10月24日舉辦「憶鄉.藝響」成果展,飲食文化記錄班學員皆盛裝出席,有學員更帶著媽媽婆婆及好友參與此次盛會,並觀看自己創作成果;《美味印記》一書集結學員文章及繪圖,將金門傳統飲食融合情感記憶訴諸於文字,每篇文章背後都有一段動人故事?初次看到自己書籍及畫作於展覽會場呈現,大家都開心不已。
    
發表會上,每一位學員也上台分享一路上課及與飲食相關人事物,有淚水、有歡笑聲,藉由溫馨分享,讓大家的心變得更為靠近?會後更請來中時人間副刊主編盧美杏、《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參與該次課程講師洪玉芬、「食藝工坊」創辦人阿德師一起參與新書對談;下午則舉辦「金門之眼」前導片放映會,學員們拍攝題材豐富多元,包括金門宗教信仰、傳統飲食、島嶼風情等,藉由影片紀錄在地文化;深具閩南文化底蘊「憶鄉.藝響」、「金門之眼」成果展即日起於博學館1樓大廳展出至年底。
    
金門文化園區所長盧根陣感性的說,感謝文化部旗艦型計畫補助,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文化局指導,以及承辦單位和園區團隊努力付出,更感謝所有老師及學員用心參與,讓這個計畫案圓滿執行;從文字到視覺影像,看到常民對於在地文化認同,並成為閩南聚落研究一員,相當欣慰,希望大家繼續記錄傳承我們珍貴閩南文化,更期待金門文化園區能成為所有金門鄉親對外文化大客廳。(照片由金門文化園區提供)


中華鱻傳媒 #金門文化園區 金門文化園區推廣閩南文化深耕在地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