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10月8日星期四

中風後肢體痙攣要警覺 奇美醫:提供復健新選擇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5歲陳先生,有高血壓病史,然而沒有好好控制,半年前引發腦中風。因左側身體較無力,同時肢體僵硬問題而影響工作,家庭生計陷入困頓,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門診。院方表示,經程醫師建議可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與持續復健,終於可以順利控制自己的肢體,逐漸重拾自理生活與工作的能力。

中風初期,由於腦部細胞受到損傷,無法將神經訊號正確地傳遞到四肢,因此病人容易出現肢體無力及僵硬的問題;其中,肢體無力及僵硬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痙攣,最快在中風3至5天後便會出現,症狀輕微者會覺得肢體緊繃疼痛、難以自由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可能出現攣縮的問題且難以進行日常清潔;最典型的樣子是上肢手指、手肘向內蜷縮、無法輕易伸展,顯著影響病人手部功能;下肢膝蓋、腳踝不易彎曲而呈現硬梆梆的伸直狀,影響日常行走與上下樓梯功能。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指出,中風後痙攣有許多種治療方法,因為每個人狀況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考量與目標。傳統上,有外科手術、口服肌肉鬆弛藥物及熱敷電療等方法,可以使緊繃的肌肉放鬆。不過,手術的麻醉風險、肌肉鬆弛藥物的全身性副作用,如嗜睡、無力等症狀,不是每位病人都能接受。

程信翰醫師進一步表示,因此,肉毒桿菌素的肌肉注射提供了痙攣治療的另一項選擇;肉毒桿菌素注射擺脫了口服藥物需每天持續使用、頭腦昏沉等麻煩與不適,1次施打的療效可延續3到6個月,且可重複施打,是相對便利的治療選擇;搭配定期復健,可以幫助病人的功能恢復;對於嚴重中風的病人,也能改善痙攣與肢體疼痛的問題,減輕照護者清潔與照顧的困難;近年來,全民健康保險也有針對中風後痙攣適合條件的病人,給予給付。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提醒,中風後的復原過程十分艱辛,肢體痙攣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復健的進度也會加重病人心理及家屬的負擔。因此,除了原本的復健治療外,若病人出現手腳異常緊繃的問題,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否則肌肉長期攣縮會導致難以挽回的關節變形,在治療上會更加困難;此外,每位病人的狀況都不同,重點是要保持定期回診、持續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與目標,並遵從醫囑進行治療,一起克服困難。(照片及圖由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中華海峽傳媒 #奇美醫學中心 中風後肢體痙攣要警覺 奇美醫:提供復健新選擇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