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11月25日星期六

臺灣油杉受文資法保護 促成外來種油杉引入臺灣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全世界油杉屬的植物祇有3種,分別為油杉、鐵堅油杉與雲南油杉等3種,而臺灣油杉為鐵堅油杉之變種;1986年政府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臺灣油杉為法定珍貴稀有樹種,屬於自然紀念物,禁止採摘、繁殖、販售;那年之後,油杉屬內的3種油杉,也陸續被引入臺灣栽植;臺灣油杉被文資法所保護,近年來繁殖或栽植都會惹來觸法,「種樹也違法?」這與社會大眾的認知相違,連執法的檢警人員也不解。
    臺灣可以適應低海拔生長之針葉樹種本來就不多,而油杉以其樹型優美,而為園藝業者爭相引進;1976年總統府前栽植之臺灣油杉,成了園藝業者爭相推廣栽植之範例;但受限於文資法,只能引進其它外來種油杉屬植物;油杉屬內的3種油杉引入臺灣近30年,目前都已進入結實期可以生產苗木。
    臺灣油杉在日治時期就已經在各地栽種,臺北植物園1900年成立之初,就已在現今歷史博物館位址附近栽植70餘株臺灣油杉,1925年就採集到100粒毬果,得到11,100粒種子,但只有22粒飽滿,比率為0.2%,後續研究發現其飽滿種子一直低於1%。
    林試所鍾振德博士為了解原因,連續10年調查各地臺灣油杉結實情形,發現飽滿種子比率低於1%的情形,可能僅限在臺北植物園內,其它地區包括羅東出水溪苗圃、臺北麗水街、福山植物園與陽明山等地,豐年時飽滿種子最高甚至超過47.5%;鍾振德博士研究證實,過去可能因調查年度不夠長,導致大家一直以為臺灣油杉飽滿種子比率偏低,其實臺灣油杉毬果產量在豐年期尚稱多產,只有豐歉年之間有產量多寡的差異。
    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說,社會大眾認知,自然保留區內的臺灣油杉是不可破壞的;但對人工栽植的臺灣油杉,取其種子或枝條培育成苗,也受文資法的管制,就難以理解;林試所研究人員長期的努力下,證實臺灣油杉飽滿種子偏少是區域性與豐歉年之差異所造成,對於臺灣油杉族群復育提供重要的基礎;利用現有人工栽植的母樹,採集種子培育苗木廣為栽植,可以讓臺灣油杉不再瀕危;臺灣目前只能繁殖外來種油杉,卻不能種臺灣油杉的奇怪現象也應加以修正。
    臺灣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var.formosana Hayata),英文名稱為Taiwan Cow-tail Fir以及David Keteleeria,臺灣四奇木之一,為鐵堅油杉變種;臺灣油杉為臺灣特有種,屬於冰河孑遺植物,僅在北部坪林一帶和南部大武山區,於400-700公尺的稜線或山坡上,發現有天然植群,呈不連續破碎分布於臺灣南北兩端,是我國明令保護的稀有植物。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指出,針對臺灣南北地區之臺灣油杉進行DNA分析,可以分成四個類群,分別為第一類群包括坪林臺灣油杉自然保留區文山事業區第40及41林班;礁溪油杉自然保護區宜蘭事業區第24及25林班,第二類群包括了南部臺東林管處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大武事業區第41林班,第三類群為臺東林管處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大武事業區第30林班,以及第四類群為達仁山區第一嶺線及第二嶺線。王維洋指出,臺灣油杉單株間遺傳變異約為20%,對針葉樹來說變異不算小,而且族群間有明顯的遺傳區隔,因此每一株都具有代表性,都應妥善保護。(照片由林業試驗所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