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影音新聞)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及「閩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典禮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為建構金門縣金沙鄉鎮特色圖書區及充實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全面館藏,有系統深化博物館圖文館藏,文化園區管理所於11月22日上午舉行「閩南文化圖文館」及「閩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典禮,由許寬參議代表金門縣長陳福海出席與會,同時頒發致贈諮詢委員聘書。
    在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推動下,兩岸文士齊聚金門,包括金門縣府秘書長林德恭、參議許寛、泉州師範閩台書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麥青龠、廈門大龍樹文化傳媒總經理張叔言、萬卷樓圖書總經理梁錦興、逢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嵩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金門大學教授劉名峰、吳中江、李宗翰、銘傳大學金門校區主任陳仁暐、臺灣學者劉慧殊、周秀羚、、張妟瑞,以及金門在地文教、文史人士李錫南、王添泉、李福井、邱英美、李錫敏、李錫福、作家黃克全、王學敏、楊樹清等;當日上午金門文化園區金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在盧根陣、王學敏共同主持下,正式揭館開幕,同時舉行「閩南文化與當前社會發展」座談會。
    本次金門縣文化園區特別邀請到鄭愁予賢伉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張叔言、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梁錦興處長、泉州師範學院閩台書法文化研究所麥青龠副所長、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王嵩山院長、金門縣美術館籌備處李錫敏主任等兩岸三地重量級專家學者擔任文化園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諮詢委員,亦有泉州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金門縣美術學會等捐贈珍貴學術研究藏書予文化園區,期透過結合金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達到資源整合暨服務品質提升,落實閩南文化學術島,促進閩南文化圈海內外交流,串聯兩岸學術資源,提升閩南文化圈在海內外的交流,從而將此一「閩南文化島」貢獻於世界的精神文明。
 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為厚植博物館文化資產,落實縣政打造閩南文化創意島、兩岸學術文化島及書香閱讀島目標,提供到館遊客休憩與閱讀之舒適空間,提升整體博物館服務品質,2015年起啟動全面性島嶼生態與人文資源盤整,為文化園區尋求全方位定位,致力產官學協力方案,翼望匯聚發展能量,建立起以「活的閩南文化島」為目標,開啟活水計畫,落實文化園區及歷史民俗博物館永續經營策略;即此,落實「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及「金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籌立,推動閩南文化之普及化及深刻化的深耕策略,建構「文化富裕的金門」,厚植博物館文化教育之推動力量。
 盧根陣進一步說明,本次藉由文化多元發展面向,深植博物館文史典藏內涵,特別與藝文作家合作推動「愛書齋」,藉由兩位文學家楊樹清、黃克全捐贈藏書拋磚引玉,引領文化扎根、承先啟後,提升島嶼文化力,打造活的閩南文化島,活的博物館為概念,並引入數位典藏技術,廣結閩南民俗、工藝、文學、藝術、歷史等文獻資源,讓文化圖區及歷史民俗館內的典藏文化更具厚實度與可親度;而設置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功能,則在於閩南文化的深刻化與能量化,這除了是要因應世界文化遺產的發展精神外,也是為了彰顯閩南文化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並喚起金門民眾對自身土地的認同與光榮感。
 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金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對於「閩南文化島」之政策的發展是重要里程碑,文化園區敦聘諮詢委員,邀請學者專家就「閩南文化島」之經營提供建言。盧根陣所長指出,希望藉由諮詢委員會及兩個新設平台的互動成立,落實閩南文化學術島之目標,向下一代進行文化扎根,厚實金門文化底蘊,讓全島處處飄書香,深化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典藏,發揚博物館教育推廣職能,提供到館遊客休憩與閱讀之舒適空間,提升整體博物館服務品質,建構「文化富裕的金門」,深化博物館文化平權及公共服務。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位於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B1即日起對外服務鄉親,歡迎有興趣的鄉親前來參觀閱讀。
    金門閩南文化圖文舘,暨是一座小型精緻圖書館,又像一間袖珍特色書店;自此,金沙溪畔,有了浯島文藝沙龍好去處。
    金門文化園區,地處金門島東金沙溪畔,與太武山、金龜山前後互映生輝,閩式建築依山傍水,湖光水色,景致宜人,為本島重要文化入口意象、觀光起點,是人文、生活、觀光、休憩場域。
    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金門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設置,將致力深化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典藏、活化、推廣目標,在文化、教育、觀光、創新、生活發展,以人為本,提升島嶼文化力,打造活的閩南文化園區,形塑活的博物館島;基於此,在數位典藏、豐富圖文、結合學者專家研究根基,冀望促進兩岸閩南文化研究交流,廣結閩南民俗、工藝、文學、民族、藝術、歷史等文獻資源,奠立核心能量,同時藉由詩人洛夫命名、題字,由在地作家推動「愛書齋」,黃克全、楊樹清領銜,抛磚引玉,提供珍貴藏書,為「閩南圖文館」豐富文養分;尤其在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愛書齋」裡,可閱讀到金門文學風景。            孤懸海隅的金門,自南宋朱熹設帳燕南院,迄明、清兩代,文風鼎盛,文人著作豐厚;1949年以後,烽火連天,死亡如影隨形的氛圍下,軍旅與在地作家的文字交響,唯有文學得以倚恃,亦照見了軍事構築以外的文字力量。
    從古典文學時期、軍事戒嚴時期,到解除戰地任務以來的金門文學時光隧道,可賞讀到南宋朱熹〈次牧馬王祠〉詩作及元、明時代文士丘葵《釣磯詩集》、盧若騰《留庵詩文集》等文獻;再走進雨岸冷戰炮擊的年代,可走讀到公孫嬿的小說《夜襲》,洛夫的長詩《石室之死亡》,以及詩人菩提《金門種樹》、管管《吾的碉堡》、鄭愁予《金門集》等動人詩作;解嚴以後,諸如陳長慶《失去的春天》、黃克全《時間懺悔錄》、林媽肴《浴在火光中的鄉愁》、楊樹清《番薯王》、吳鈞堯《火殤世紀》等金門作家與作品,或風土追憶、故園之情,或戰爭之傷、兩岸之思,均展現了金門文學獨有流離對話的生命厚度。                               
    金門文學風景裡,讀到的金門既是海上仙洲、又是烽火亂離的前世今生,已卸下戰地征衣的島嶼,金門文學的光,正重新點亮。
    11月21日晚宴出席有金門縣政府秘書長林德恭、金門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呂坤和、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名城主持人暨資訊科技學者李有忠、詩人鄭愁予、黃克全、王學敏、金門縣美術館籌備處主任李錫敏、前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中國出版協會理事及大龍樹(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叔言、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聯絡處處長梁錦興、泉州師範學院閩台書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麥青龠、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王嵩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金門大學閩南研究所副教授劉明峰、金門大學土木與工程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宗江、修平科技大學 觀光與創意學院院 應用日語糸副教授劉慧珠、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晏瑞、文史工作者王添泉、修平科技大學周秀羚等。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歷史民俗博物館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每周一休館),詳情可洽082-351032。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
金門「閩南文化圖文館」及「閩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典禮
https://youtu.be/KRRXg9Q8aMc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