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司長李紅曦表示,在AI趨勢與國際市場競爭下,農業部持續透過科技創新與跨域整合,以解決農業關鍵問題,並規劃於116年開始推動智慧農業2.0計畫,奠基前期智慧農業及農工合作成果,投入符合農業需求之AI技術及智慧化設備研發,持續帶動農業轉型升級;農業部與經濟部達成共識,未來將持續透過農業部所屬試驗改良場所與工研院合作研發,推升智農2.0願景,藉由農工AI創新科技、智慧化生產機具及監控設備,節約人力、降低產銷風險、增進產品品質,建構兼具韌性淨零永續之智慧農業新里程碑。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農業缺工已成為全球普遍狀況,產業技術司長期支持工研院投入農工科技研發,透過AIoT系統整合農場數位化資料庫與通訊系統,搭配AI決策模式,提供業者即時病害預警與省工智慧機具;今天也展現AI結合自動化的以工輔農研發成果,透過國產智慧化控制模組與農機共通底盤的發展,搭配跨領域三電業者,共同打造臺灣智慧農工系統的產業生態系與國際標竿。
未來除了整合軟、硬體打造「技術模組庫」,搭配跨領域專家團隊,針對產業需求的輔導,提供設備或服務系統來更貼近產業落地需求;也會推動跨部會合作,以AI模組搭配農工協作機器人研發,提供操作簡易與合理價格智慧栽培、採收、養殖、探魚等協作系統,及如:牛豬雞等先進畜禽舍之餵飼、清潔、分娩等多項智慧管理系統與設備,協助實現AI提供精準農業協作永續發展目標。
在產業落地應用的部分,先尋找產業中「產業冠軍」作為標的,打造示範場域,以AI模組導入更多產業;同時,鼓勵不同規模業者使用規格元件,提供國內外技術服務團客製化輔導,開創新農業技術服務落地與高階供應鏈發展,建立國產供應鏈,以輸出海外為目標,達到「精準感測、省工協作」目標。
現場展示十多項農工科技,例如結合四輪驅動結構與搭配旋轉刷,確保在濕滑與髒亂環境,仍能像掃地機器人進行「刷、吸、刮」三合一清掃作業的「乳牛畜舍清糞機器人」,可顯著降低乳房炎、蹄病、肺炎等疾病發生率,並有助提升乳質穩定與牛隻情緒;用AI科技解讀乳牛叫聲的「乳牛聲紋辨識系統」,讓酪農聽懂、理解牛隻情緒與健康狀態;以非侵入式3D影像辨識技術,自動進行3D體態及體型量測「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就像人體「INBODY」,讓酪農一目了然每隻牛健康狀態。
此外,可整合完全混合日糧設備,同時進行攪拌、供料與推料作業「智慧飼餵自動化設備」;運用AI影像辨識研發出即時、精準的「農作智慧精準病害監測系統」,提供智慧病蟲害整合管理創新模式;減少害蟲、省能15%、提升菇類產量與品質「菇舍智慧型LED燈滅蟲模組」等多項創新科技,展現韌性農業與淨零永續成果。
.pn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