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vNTZZ16Vr2s?si=tIbZWT4mmmh0yUoo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謝淑鳳醫師表示,月經來潮是育齡期婦女正常生理現象,經血排出可以促進婦女身體代謝,然而過量月經卻會使婦女產生氣血兩虛的虛證;輕微者頭暈疲倦,嚴重的可以造成貧血,產生心悸、喘促、無力甚至暈倒,對工作生活影響劇烈。
謝淑鳳醫師說明,中醫書籍中對於月經量異常的形容非常具體-「崩漏症」,用山崩來形容月經大量排出,如山之崩塌;出血時間延長、拖拖拉拉、又如水從屋頂孔隙滴落;針對崩漏症,中醫婦科有三字心法-熱、虛、瘀;熱迫血行導致出血,氣虛不能攝血使血流不止,瘀血影響凝血,三者為崩漏症最常見病因病機。
謝淑鳳醫師指出,氣虛不能攝血,治療用補氣,常選用黃耆類方劑;出血後血虛症則用養血來補養;熱症根據不同臟腑的熱來處理,經常動腦族群以清心火為主,飲食嗜辣重口味的多半需要清胃熱;壓力大時,常發怒婦女則清肝熱,熬夜晚睡夜貓族考慮滋陰清熱;辨證論治一般多能取效;然而,賴女士有子宮腺肌症,許女士有子宮肌瘤,兩位皆非單純的虛與熱,當合併有子宮疾病時瘀症出現,治療就會棘手許多;這時候婦產科醫師會提供手術治療選項,然而面對開刀,民眾多半會猶豫並尋求其他治療。
謝淑鳳醫師說明,賴女士在經過中醫用藥治療後,目前月經已無崩症,精神體力恢復許多,子宮腺肌症部分則持續追蹤;許女士在中西合併治療後,現在不需要吃止血藥,體力正在恢復;因為肌瘤的位置較為影響子宮收縮,所以還需要持續治療並觀察。
謝醫師表示,如果出血量不能良好控制,還是會建議手術處理,若是中西合併後能連續3個週期都是正常出血量,那就可以繼續藥物治療;生活起居方面,避免攝取辛辣食物,不要勞累,睡眠充足都是減少出血重要行為。(于郁金攝)
.pn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