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5年11月25日星期二

成大獲2026 THE跨領域科學排名評比第35 全台第1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與國際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於2025年11月20日公布2026年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評比,國立成功大學榮獲全球第35名、全台第1名佳績,展現成大長期推動跨院協作、整合科研量能與人才培育深厚基礎,也反映成大跨領域研究能量獲得國際肯定。


成大研發處表示,學校近年來積極推動跨領域研究,並將跨域研究力融入課程設計,體現教研合一,讓跨域整合成為校務發展成長核心:


推動永續跨域與永續躍升計畫,培養校園跨域研究力與學習力

自112年起成大領先各校推動永續跨域、人社跨域及智慧健康跨域三大跨領域整合型研究,打破領域邊界,跨學科整合多元領域,提升校園跨域合作風氣,114年成大進一步推動「永續躍升計畫(萌芽案、拔尖案)」,聚焦能源轉型、氣候韌性等重大議題,鼓勵教師團隊積極投入國家型計畫與永續發展議題,讓學術走入產業與社會,協助百工百業解決各種問題,創造價值。


教研合一是成大校務發展特色,透過培養教師跨域力,提升學生跨域學習力,讓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硬實力,更有美感涵養、人文素養、同理心與團隊合作等跨域軟實力;這些創新作為支持師生整合多元知識,讓跨域量能得以在成大落地生根,培育出具備應對未來挑戰能力全方位人才。


啟動AI攻頂計畫,鏈結國際社群,建構智慧科研基地

為提升跨域研究深度,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浪潮的趨勢下,成大積極建置以資料庫、運算力與智慧應用為核心架構;除推動AI相關跨域學程,更於114年度推動「AI攻頂計畫」,全力支持教師與學生投入前沿研究,藉由校內舉辦各項AI應用研討會與卓越學術鼓勵等多元配套措施,不僅鼓勵跨領域交流,更實質強化成大在智慧科技領域的研發能量,確保在AI世代中取得領先地位。


成大同時展開全球行動,以科學研究攜手國際夥伴,推動「國際躍升計畫」,深化重點領域國際合作,且透過「玉山(青年)學者計畫」、「NCKU100 專案」及「外籍教師職涯發展計畫」,將國際學術能量注入校園,促進成大與國際頂尖機構鏈結,提升國際能見度。


奠定百年基礎:從「永續跨域」到「人文實踐」全面落實

成大持續整合跨院科研能量,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國家發展關鍵力量,113年推動「永續人文與科技校園場域驗證計畫」,讓校園成為技術驗證關鍵基地;此外,為強化科研與社會連結,提升人文精神,讓研究成為濟世之學,成大亦展開「人文創新及社會落實計畫」,這些具體專案不僅提供跨領域團隊協作的實質平台,更讓成大成為國家學術引擎,建構具永續與韌性研究生態系。


邁向九九:跨域創新帶動成大校務發展動能

跨域創新、飛躍攻頂,邁向九九,成大將持續以跨域創新為發展核心,結合三大方向的推動成果,朝向「久久願景」邁進-深化研究突破、強化人才培育、擴大國際合作,落實科學濟世使命,穩健邁向百年大學。


關於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

「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與國際知名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合作發布,目的在提升各大學科學卓越表現與跨校合作,並協助各機構檢視與比較其在跨領域科學研究方面的表現;本次為第2屆評比公佈,共納入來自94個國家或地區、911所大學參與,並以11項指標進行評比,從三大面向全面衡量大學表現:包括「投入(Inputs)」(如研究經費與資源配置)、「過程(Process)」(如成果衡量機制、研究設施、行政支持與升遷制度),及「產出(Outputs)」(如學術論文表現、研究品質與學術聲望)三大面向全方位評估。


2026年跨領域科學完整排名/THE官網: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interdisciplinary-science-rankings-2026-results-announced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