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從虛弱無力到氣色好轉 南市醫:中醫藥介入助緩化療不適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56歲劉女士,兩年前被診斷出乳癌,歷經了手術及化療,但因不堪化療副作用而暫停治療,後改口服藥;隨後因腹脹痛、胃口差,再檢查發現腫瘤轉移至肝臟,今年開始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住院化療後出現血球數不足,因感染發燒而延長住院;劉女士覺得身體虛弱、胃口差,尋求中醫協助,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癌症特別門診楊茲甯醫師診治,2週後氣色明顯好轉,不適狀況改善許多。

劉女士首次看診時,整個人相當虛弱無力,需家人攙扶才能走進診間,語音低微連說話都感到吃力,當時主訴因噁心、嘔吐吃不下,十分疲累但睡不著,排便也不順時而腹瀉時而便秘;楊茲甯醫師診脈發現,劉女士脈象弦細緊繃,研判其氣機堵滯嚴重,以中醫觀點來看,若肝氣鬱結不通會攻剋脾土,是造成諸多不適症狀主因;加上望診發現,舌頭顏色淡紫偏白,無血色且遍佈瘀斑,手掌顏色偏黃,顯現還有氣血虛弱及血瘀問題。

楊醫師施治以疏肝補脾、養氣調血以及降逆止嘔的方藥,第二次回診時,劉女士的氣色明顯好轉,漸不需他人陪同,可獨自來看診。劉女士表示,配合中藥治療後,她的精氣神均提升不少,噁心嘔吐腹脹情況改善,慢慢開始吃得下。

楊茲甯醫師說明,但因手腳末梢麻木及小腿腫脹痠痛影響睡眠,故加入針灸治療;選擇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穴位,疏導全身堵滯氣血循環,再加上手足末梢「八風穴」、「八邪穴」來減輕手足末梢麻木情形。

楊茲甯醫師表示,許多乳癌患者在西醫抗癌治療過程中,大多會出現噁心、嘔吐、嘴破、皮膚癢、手腳末梢麻木、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疲倦、睡不著等不適症狀,均可利用中醫藥和針灸治療而得到緩解。

楊茲甯醫師進一步表示,手術傷口緊繃、刺痛,可使用疏經通絡的藥物;化療後出現的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可使用健脾理氣和胃的藥材,血球數不足導致疲憊虛弱,不堪負荷日常活動則須補氣養血;放療後皮膚紅腫發癢,可施用清熱涼血止癢的藥物;賀爾蒙藥物如泰莫西芬、復汝納治療出現的類更年期症狀、關節痠痛等問題,可用疏肝滋陰補腎的藥物處理;此外,搭配針灸,可疏通經絡,增強免疫機能,扶助正氣;抗癌過程漫長又艱辛,中醫藥適時介入可助使癌友們抗癌之路走得更加順利。(台南市立醫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從虛弱無力到氣色好轉 南市醫:中醫藥介入助緩化療不適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