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3月6日星期三

瓣膜性心臟高危新選項 成大醫: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 免於開刀改善預後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78歲謝女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年前因肺炎住院治療,合併急性肺水腫惡化,導致呼吸衰竭,隨即接受氣管插管,進入加護病房照護;治療後肺炎改善,而肺水腫以利尿劑藥物處置,持續調整下情況仍反覆不穩定;以胸前及經食道心臟超音波仔細檢查,發現二尖瓣膜有連枷式脫垂併嚴重二尖瓣逆流,故與心臟外科醫師討論手術事宜;考量謝女士高齡及各項共病,手術風險過高,團隊與家屬詳細討論後,採行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術。成大醫院表示,術後恢復良好,立即脫離呼吸器,各項生理指數也都改善,出院後定期回門診追蹤,健康狀況維持良好。

瓣膜性心臟高危新選項 成大醫: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 免於開刀改善預後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陳則瑋醫師說明,心臟衰竭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喘」、「腫」、「累」等,各種成因需透過詳細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及相關診療等過程確認,再給予適當地處置,冠心病、三高、心律不整或嚴重瓣膜性心臟病,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以二尖瓣嚴重逆流來說,若是合併心臟衰竭,很可能惡化至需住院治療,愈晚介入治療預後則愈差;根據美國近期統計,整體死亡率5年高達5成。

陳則瑋醫師指出,嚴重瓣膜性心臟病標準治療方式包含了心臟衰竭用藥、傳統手術及經導管修補術;為了減緩嚴重三尖瓣逆流心臟衰竭造成水腫,標準治療常需搭配利尿劑,而使患者在腫脹與如廁之間穿梭,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若是進行手術風險較高、不適宜或不願意開刀患者,過往會持續以藥物控制,但藥物治療效果仍然有限。

陳則瑋醫師表示,隨著儀器的改進與大規模研究的證實,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是現今導管治療的新利器,近幾年已獲得歐盟和美國標準規格認可,手術成功率都能達到9成5以上,大幅改善症狀,對預後有幫助,也提升患者生活滿意度。

陳則瑋醫師強調,高齡者或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肺疾病等多重合併症患者,都是手術高風險族群;針對不同患者各種狀況,心臟內外科團隊會詳細整體評估,並和患者充分討論後,共同決策最適合治療方式。(于郁金攝/部分成大醫院提供照片)










(以下成大醫院提供照片)




瓣膜性心臟病,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
中華鱻傳媒 瓣膜性心臟高危新選項 成大醫:經導管二尖瓣膜與三尖瓣膜修補術 免於開刀改善預後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