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我也想要告別惱人:熊貓眼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黑眼圈容易讓人覺得氣色差,看起來憔悴的感覺,許多人尋求化妝遮瑕或是醫美的方式遮掩,但造成黑眼圈的成因,大多鼻過敏,鼻竇炎,長期鼻塞,睡眠不足,遺傳,壓力等有關,常在眼睛下方的皮膚會有色素沈澱。

新樓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趙家儀說明,常見黑眼圈類型有以下3種:
1、第一種:「色素型」的黑眼圈,眼下的皮膚比較偏茶色,或是咖啡色;黑色素聚集於眼睛下方的皮膚,常因為習慣性揉眼,或是眼周缺乏防曬,或是長期卸妝時用力摩擦皮膚,加上眼睛下方的皮膚比較薄,所以容易導致黑色素沈澱;有些人是因為先天眼周皮膚較深色,所以看起來眼周皮膚較暗沈。
2、第二種:「血管型」的黑眼圈,眼周的皮膚容易看到血管的顏色,紅色或青藍色;此種類型者大多有過敏體質,常因天氣變化打噴嚏,流鼻水,或是晚上睡覺容易鼻塞,擤鼻,伴隨眼睛癢揉眼造成睡眠差;因鼻過敏、反覆鼻竇炎發作,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下眼眶靜脈充血,影響眼周血液循環,反映出血管暗沈的顏色,再加上習慣性揉眼,造成眼周皮下反覆發炎,容易在眼下產生色素沈澱;另一類型者是長期看電腦工作者或是手機使用過久,因眼睛周圍過度疲勞,容易造成血管擴張。
3、第三種:「結構型」黑眼圈與是因為自然老化,眼周的脂肪或是膠原蛋白流失,眼眶骨質流失,眼周皮膚鬆弛,眼袋脂肪突出,眼下容易造成凹凸不平,看起來有陰影,此種為「結構型」黑眼圈;或是天生眼眶凹陷,眼袋與淚溝之間凹陷大,所以黑眼圈看起來比來相對性凹陷。

趙家儀醫師指出:可利用中藥來調整體過敏體質造成的黑眼圈,經中醫師把脈辨證開立藥物治療,降低鼻過敏發生的機會?例如肺氣虛的體質,天氣溫差變化容易流鼻水,容易感冒,或是體質虛弱,有氣喘者; 脾氣虛體質者,除了鼻過敏外,常有吃不下,消化差; 腎氣虛體質者,容易頻尿,腰痠,火熱內蘊者體質者,鼻涕容易偏黃,容易鼻涕倒流;一般來說,體質偏虛寒者,初期可以給予宣肺、祛風解表的桂枝湯,之後再給予玉屏風散、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顧護肺、脾、腎氣收功,酌加活血化瘀藥如丹參,改善眼周循環。

趙家儀醫師指出,另要注意的是,許多化妝的女性朋友,因眼妝的程序比較複雜,使用化妝品盡量選擇不會讓皮膚過敏產品,才不會對眼周皮膚造成過度的刺激,因長期讓眼周處於過敏狀態下,容易造成眼周皮膚色素沈澱,所以,若化妝完覺得眼皮周圍會癢或是紅、起疹,就要特別注意這個產品是否適合你且要注意充分卸妝;若屬於短暫休息不足的黑眼圈造成的氣血循環差,可以用溫毛巾熱敷約10分鐘,並注意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減少用眼過度。

趙家儀醫師說:也可利用按摩以下眼周幾個穴位,分別是四白穴(瞳孔直下,眼窩下緣一寸凹陷處),承泣穴(瞳孔下方與下眼眶中間凹陷處),攢竹穴(在眉毛內側凹陷處),魚腰穴(在瞳孔上方,眉毛中間),絲竹空穴(在眉毛外端凹陷);簡單來說,可以利用一些手法,利用雙手手指,接近食指的關節,先從眼角延上眼眶輕輕按摩,力道以微痠為度,不需要太大力,方向由內而外到眼尾,再由眼角延下眼眶輕輕按摩到眼尾為止,這樣動作可以重複3次,為1遍;可每天早、中、晚各做3遍,特別在長時間使用電腦後可按摩,舒緩眼睛疲勞感,更能幫助眼周氣血循環。

趙家儀醫師表示,另,建議「中醫美顏針針灸」針對黑眼圈,眼袋,眼周細紋,魚尾紋也有很不錯效果,原理是利用極細針灸針,在眼周眼輪匝肌(是構成眼皮的主要肌肉,圍繞眼睛外圍)施針,幫助眼周筋膜的肌肉進行調整,幫助氣血循環,改善氣色。(新樓醫院提供照片)


中華鱻傳媒 我也想要告別惱人:熊貓眼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