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給照顧者5大建議 引導注意不足過動症孩童產生正向行為

【記者于郁金/嘉義報導】6歲嘉嘉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即將要升幼兒園大班的她,無法專注地把一頓飯吃完,上課經常打斷老師,玩遊戲也不專心,沒幾分鐘就會跳下椅子跑來跑去,對於老師交代或父母叮嚀忘東忘西,媽媽眼見嘉嘉與班上同齡孩子相比,記憶力及學習表現都比較差,既煩惱又擔心,有時看到嘉嘉在家好動不專心,急起來只得對嘉嘉大聲斥責,卻又十分心疼,帶嘉嘉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心智門診看診時,苦惱的向醫師詢問該怎麼辦。

嘉榮兒童青少年心智門診主治醫師黃聖雲表示,小朋友注意力不足過動狀態,有恍神、忘東忘西、無法維持注意力「不專注主顯型」,也有難以安坐、沒耐心、無法靜下來「過動及衝動主顯型」,或兩種狀況兼有「混合表現型」,上述各種型態特質不只會影響孩童本身的學習及生活,確實也讓旁人不知如何陪伴與相處;在診間經常有像案例中嘉嘉的媽媽一樣,訴說因不知如何是好,經常對孩子大聲斥責,又感到後悔,長久下來惡性循環相當苦惱。

黃醫師說,面對ADHD孩子,有五大準則建議讓照顧者能夠引導孩子產生正向行為模式,第一項為「給予好的關注」,ADHD孩童更需要在正向行為後獲得肯定;建議可在挑小朋友不忙時候給予簡單任務,當完成時即給予大量讚賞及正向表揚,而後逐步上升任務難度:第二項為「精簡清晰的指令」,面對注意力不佳孩子,不要一次給予過多指令,且指令要簡短清晰,可請孩童眼睛與你對視一同重述指令,確認孩童理解狀況,並給予明確任務完成期限,如5分鐘內收好書包;也可利用任務圖卡,作為提醒物,增加孩童吸收指令能力。

黃醫師提到,第三個準則是「建立明確的代幣制度」,與孩童討論哪些行為可以集點,並且一同討論集點完成可得到什麼獎勵;集點獎勵最好循序漸進、或有短中長期目標,並盡量設立孩子能力範圍內可達成,避免因太難得到獎勵而放棄代幣集點;第四個準則為「學習建設性的懲罰」,對孩童負向行為可先提出指令及警告,讓孩童思考10秒,若仍無法修正,可先嘗試扣點,當孩子情緒過度激動或無法配合時,採取面牆罰坐或獨立空間隔離方式,待孩童冷靜後即可結束隔離,並且一起討論剛剛所面臨事情,是否有其他作法,與孩童一起做情境演練。

嘉榮身心科醫師黃聖雲說,最後一項準則是「不要讓孩子打斷你正在做的事」,父母或照顧者要讓孩子了解,當你忙碌時,他自己可以做什麼活動或遊戲,明確建立孩童時間概念,讓孩子知道目前你正在忙的事情,需要多少時間,哪些時間可固定陪伴他,或可設定鬧鈴、倒數計時器、或約定時鐘分針走到哪個數字時就可陪伴;讓孩子養成當父母忙碌時,自己安排活動遊戲、不去打擾旁人習慣,當孩童達成目標要給予正向鼓勵或給予獎勵集點。

黃醫師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是陪伴ADHD孩童的重要關鍵,若與孩子相處、照顧上不知如何是好,建議在帶小朋友就診時,可向醫師諮詢具體建議指引,藉由愛心、耐心與小技巧,齊心協力讓注意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藉由行為治療,達成產生正向行為目標。


中華鱻傳媒 給照顧者5大建議 引導注意不足過動症孩童產生正向行為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