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即日起至7月23日辦理「山珍海味-南臺灣社區母語來交陪」,活動集結42個不同領域南臺灣社群團體,精彩活動僅剩最後2天,歡迎大家來臺南生活美學館踅擔仔、𨑨迌拍通關、集點兌好禮、好吃好玩輕鬆說母語。
來自澎湖縣「唵蛄蠐唸歌團」以諺語「唵蛄蠐童謠、唵蛄蠐欲嫁尪」創作在地母語歌曲,7月22日週六上午11時15分、7月23日週日上午10時演唱母語童謠;「唵蛄蠐唸歌團」由白沙鄉小赤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小赤社區以「蟬」聞名,社區中有270年歷史信仰中心「蜩鳴宮」,「蜩」為「蟬」之意,早年因蟬多,鳴叫聲不絕於耳,故取名為蜩鳴宮;「唵蜅蠐」亦為蟬台語偏泉腔調,小赤社區更設置了唵蛄蠐童謠陶板牆、蜩鳴公園等,形成獨具一格社區營造特色。
不讓離島專美於前,本地臺南市安南區南興社區發展協會,於7月22日週六、7月23日週日中午12時30分,由劉惠蓉老師等人帶來「山珍海味思饗起」,分享臺語歌謠創作及吟唱,活力四射舞台魅力,傳達母語之美;社區展位介紹社區先民「扛茨走溪流」與曾文溪鬥歷史,展示母語故事冊。
高雄市旗山尊懷活水人文協會於展位中推廣農特產品及金蕉遊戲,邀請大眾透過母語認識香蕉文化、感受在地農村充沛文化能量;協會成立台青蕉樂團,於7月23日週日下午13時30分推出「金蕉講唱」,由當地蕉農子弟以熱情奔放音樂風格唱出農村搖滾篇章,以優秀音樂實力和獨特音樂風格,展示高雄旗山本土樂團獨特魅力、點燃聽眾對母語熱情。
不止讓現場觀眾大飽耳福,更要讓民眾體驗嘉義縣梅山鄉太和茶文化!太和村是阿里山重要茶產區之一,太和社區近10多年來積極推廣茶藝與茶屋文化,每一處茶屋都訴說著不同產業與文化故事;太和社區發展協會帶來原汁原味茶席體驗,以親手做茶具、原產茶葉、充滿人文風情茶屋景觀,讓民眾喝一杯太和好茶,滿足眼、耳、鼻、舌、身、心六感體驗心靈享受。
「山珍海味-南臺灣社區母語來交陪」活動至7月23日週日下午17時止,更多訊息請關注臺南生活美學館官網及臉書粉專!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分類:教育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