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心血管疾病長年佔據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僅次於癌症),而跟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高血脂;主要是因為高血脂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民眾難以在早期察覺,但是高血脂盛行率在18歲以上國人卻高達26%,也就是說將近每4個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
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吳俊毅主治醫師說明,血脂肪包含三酸甘油脂、脂肪酸、磷脂質與膽固醇,而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膽固醇(LDL)、高密度膽固醇(HDL)、與其他膽固醇,其中又以低密度膽固醇(LDL)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最高;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過程,動脈粥狀硬化逐漸嚴重後會造成血管阻塞,最後造成血管供應器官出現缺血性變化、甚至壞死;受這樣缺血壞死最常見的器官包含腦血管與相關的中風、失智,心血管與相關的心絞痛、心肌梗塞,腎臟血管與相關腎衰竭,周邊動脈與相關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然而因為動脈粥狀硬化過程緩慢,且在形成器官缺血壞死前無明顯症狀,但是一旦器官出現缺血壞死往往是嚴重、致命、且難以逆轉,所以高血脂才會被稱為健康隱形殺手。
吳俊毅醫師表示,想要早期察覺高血脂並早期治療,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來發現,一旦確定血脂肪已經過高,可透過生活型態改善與藥物控制來避免血脂肪造成問題,生活型態方面包含飲食、運動、與戒菸戒酒。
(1)飲食方面:可由攝取均衡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麥、豆類、魚類,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物、紅肉與奶油、糖類,來減少脂肪過度攝取。
(2)運動方面:可加速脂肪代謝,避免肥胖,改善體質與體態並可緩解壓力,且運動本身還有助於改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與血糖。
吳俊毅醫師指出,目前血脂肪用藥發展進步,有許多有效藥物包含口服與針劑藥物,都能安全有效改善血脂肪問題,且避免血脂肪過高造成疾病,甚至降低死亡風險;在高風險病人或者已經嘗試改善生活型態卻無法有效控制血脂肪病人,藥物治療是高度建議改善方式,且有大量臨床研究證實與安全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