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走進屏東海生館展示區,可以發現到臺灣水域館出現許多艷麗又閃亮的小魚兒,這是海生館第二季活動全新展示「虎年最鰕趴」-百變鰕虎魚介紹;鰕虎是少數所含魚種數超過千種以上之魚科,隨著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且隨生長環境的不同,在外型及色彩表現上各具特色;儘管鰕虎本身不是人們的重要食物來源,但它們卻是許多經濟魚類,如鱈魚或比目魚等重要食糧外,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著一定程度的存在價值,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與槍蝦的共生關係;屏東海生館透過本季最新展示要帶領大家一探這些嬌小可愛的色彩精靈;除了鰕虎科生物外,還有與鰕虎相似,被潛水員暱稱為「布蘭妮」鳚科魚類。
鰕虎科全世界計5亞科210屬,粗估至少有1,950種,本次展出的生物除了一般大家熟知的鰕虎外,還有塘鱧以及鳚科魚類;鰕虎魚類最突出的形態特徵就是其腹鰭相連癒合成一吸盤狀,這一特化的構造助鰕虎魚在大浪襲來時,可以穩穩吸住岩石或珊瑚上,確保不會被大浪沖走;因此若大家仔細觀察「黑唇絲鰕虎」則能發現牠那有趣的小吸盤;而身為肩負生物多樣性一環的鰕虎魚,部分種類則與槍蝦維持著良好共生關係,堪稱優質的租屋好夥伴;身為房東的槍蝦負責打理兩者共同居住的洞穴時,鰕虎魚就會趴在洞口注意周遭環境是否安全,一但發現危險就會輕拍尾鰭示警;而視力不及鰕虎魚的槍蝦,如發現或感知到鰕虎魚突然游回洞穴;它便能跟著縮回巢穴中遠離危險;本次展示「斑點鈍鯊」與「黑唇絲鰕虎」便是最佳房客的代表。
除了是最佳好房客代表外,本次展示「尾斑鈍鰕虎」更是另一亮點;具有濾食底沙習性的尾斑鈍鰕虎常用圓鈍的吻部刮時底質的藻類與微小底棲生物,在用鰓排出不要的細沙;且成對棲息於沙底的牠們,雄魚會在沙底挖洞作為住所,因此在館內觀察時,總是能發現可愛的牠化身為搬運工挪移底層的砂石。
而與鰕虎科相似的䲁魚科家族,雖有同樣有細長的身體、碩大圓潤的頭及水汪汪大眼,但不同於鰕虎魚的兩個背鰭,䲁魚則擁有整片的背鰭;除了背鰭差異外,䲁魚科卻引領著時尚潮流,各有不同的頭冠、觸鬚與色彩;其中「細紋唇齒䲁」則頂著一對如鹿角突觸, 金光閃閃鱗片,在燈光的照射下,猶如妝點了璀璨閃耀高光,因此又被稱為「Jeweled Blenny」;而䲁魚還有一個習性,便是喜歡將自己藏匿在礁岩的小圓孔裡頭後再伸出頭來眼觀四方?靈活瘦長的身形便是為了方便躲藏或於岩縫中行動,一旦遇危險時以倒游方式躲入小洞穴中,僅露出頭部注視敵人。
近幾年,具有鮮豔體色及特殊花紋的鰕虎魚科生物深受水族愛好者青睞,但除了外型靚麗的外型吸引大家的注目外,其背後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著一定程度等深遠的存在價值更值得我們關注。屏東海生館本季活動「虎年最鰕趴」敬邀各位民眾一起觀察這群海底可愛的色彩精靈,進入觀察海洋生態的大門,感受海洋帶給我們的饋贈;防疫期間出遊,希望大家一起配合防疫作業,落實執行簡訊實聯制、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外,屏東海生館也會加強館內消毒防疫措施,希望提供民眾安心參觀環境,留下難忘回憶。
分類:旅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