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

家屬有喘息空間 精障病友中繼站-奇美醫日照助病友早日獨立回歸社區 /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4歲阿國(化名)高中開始即因幻聽、被害妄想之思覺失調症干擾而反覆至急性精神科病房住院,至今已逾20年,直至規律服藥治療,穩定精神症狀後才出院,並改為居家治療;惟生活鬆散,經醫師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接受職能治療。

阿國在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接受職能治療後,病況逐漸好轉,不僅改變了以往儀容不整的外表及清潔不佳問題,也從院內空白病歷製作及病歷調閱等初階庇護性工作習性培養,進展到院內高階的復健商店和門口守衛庇護性工作,經過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及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評估並在阿國同意後轉介至就業服務中心,也協助阿國從工作上的自我矛盾、懷疑、擔憂、對工作錯誤期待、否認自我等失敗的求職之路站起來,重新安排「我會好好說」團體課程,練習如何適當、完整的介紹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練習面試技巧,並在「治工團體」中學習面對職場人際適應問題及壓力因應策略。

家屬有喘息空間 精障病友中繼站-奇美醫日照助病友早日獨立回歸社區
阿國在近半年職能治療及反覆練習下,順利轉銜到某學校的園藝工作,學校的工作期間也同時接受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復健活動,學校的園藝工作是阿國第一份的正式工作,他在學校中感受到同學打氣鼓勵,也建立了自己自信心,並以學長身分在團體中鼓勵大家到社會工作,看看不一樣環境,而家人更觀察到阿國從早期儀容不整、面試時緊張不安,到如今已可自我打理,有信心處理困難問題,並穩定的建立工作習慣及學習技能看似簡單的這一步,卻也讓家屬期盼了近20年。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說明:臺南市精神障礙病友截至110年共9,035位,約佔臺南人口0.48%,精神疾病會因為疾病進展、環境等因素造成慢性化,導致功能退化必需持續接受治療,以阿國為例,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自民國81年起成立日間照護病房,阿國常因交通距離遙遠(轉乘兩班公車近1.5小時)而影響出席率,在家人、團隊的鼓勵協助下,最後天天至日間照護病房接受復健。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表示:日間照護病房目前可收至50位精神障礙病友,主要為開放性治療的環境設施,屬於部份留院性質,讓精神障礙穩定的病友,白天時間在病房接受藥物、心理、團體、職能治療、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工作評估及工作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等多樣化治療訓練,晚上回到家中與家人生活,藉以維持疾病和藥物遵從的穩定性、生活訓練和能力重建,幫助家屬得到疾病與健康照護相關知識,進而協助精神障礙病友職涯發展。

職能與工作:從病友到生產性功能角色
「如果你是老闆,你願意聘請精神障礙病友工作嗎?」
「你願意成精神障礙病友的同事嗎?」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說明:根據10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12萬多名精神障礙病友,僅有1成7病友在正式工作崗位上班,但因能力不足與同事相處障礙等因素,精神障礙病友謀得正職一直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碰壁的失敗經驗已是司空見慣,庇護性的工作和一般性就業的轉銜成了病友可獲取工作資源的一大管道。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職能治療師李宜峰指出: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原有衣架代工、復健商店等庇護性工作訓練,108年因應職訓空間縮減和調動,工作種類減少,109年與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合作,承接胰島素針頭分裝的庇護性工作訓練,至今仍有十位病友於線上作業,持續培養其工作態度與技能,早日轉為生產性功能的角色,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108年起與勞動部就業中心合作,直接到院提供媒合諮詢與服務,108年至110年就業服務轉銜共70位病友,成功媒合就業者共5位;未來預計增加職業功能評估初篩,降低個案期待與工作職缺間的落差,以提升媒合成功率,早日讓病友復歸職場。

職能與生活:職能(occupy)的定義為有意義的日常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職能治療師李宜峰指出:在疫情期間,對於治療、職能訓練以及關懷從不間斷,對精神障礙病友而言,首當其衝的日常改變即是戴口罩一事,最常接受到反應的即是「為什麼要戴口罩」、「戴口罩沒辦法呼吸」,除每週更新疫情現況建立現實感外,利用團體衛教、防疫桌遊、手繪洗手步驟、減壓耳掛等方式,強化戴口罩的遵從性和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建立防疫的觀念和行為,也因職能活動常以團體方式進行,活動期間會保持開窗通風環境、也融入家務訓練,指導漂白水的功用和技巧以利環境整理,降低接觸的感染風險,成為維護環境安全的一份子。

此外,針對平日常規活動、認知復健、體適能維持、手工藝操作等「目的性活動」的執行外,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職能治療師鄭伊真陸續於這幾年加入園藝輔療、寵物輔助活動,期透過不同媒介的灌注,促使精神障礙病友重新找尋自我的定位、培養對生命照顧的意義與反思。

在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協助下,於108年及109年開啟與奇美博物館的藝術治療活動合作,透過摺紙藝術、寫生活動、雕刻修復培養美感、提升精神障礙病友整體執行操作功能。

110年與藝術治療師黃文妤合作藝術治療團體,關注精神障礙病友自尊和自我表達,雖因疫情而中斷課程,所幸疫情趨穩及疫苗保護,藝療師和精神障礙病友全數回歸,病友思思念念「這禮拜還可以參加文妤老師的課嗎?」的想法也終可落實,順利完成12週課程,前後近300天日子,最後回顧時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回饋及分享;如:「我覺得每次的活動雖然很有創意,但是總覺得壓力好大,不過人生啊,就是因為有壓力,才會成長,雖然有些人不這麼覺得,但是我的人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所以做一件事不要覺得麻煩,如果是這樣我認為是逃避,雖然有時候我也會這樣,但我還是努力將一件事完成了,謝謝。希望我能保持永遠這樣,努力完成我人生中的每一道課題。」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同樣的屈就於現實也未嘗不可」
對生病十多年臣服、接受了自己選擇,也帶點無奈、誠實的面對了自己現況陳述等,也讓活動達成了自我表達的目的;今(111)年與樹谷農場合作動物輔助活動,目標在提升精神障礙病友自我覺察和照顧功能,接續則有園藝活動的深耕,以綠能友善照顧模式,持續促進身心靈安適度。
去汙名化與社區復健:從地方走入社區
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說明:義賣活動既成果展為精神醫學部每年的大活動,除了檢視精神障礙病友和職能治療的年度表現外,也透過販賣作品和民眾回饋,重塑其個人價值和成就感,109年結合他們的作品製作桌曆獲得很多迴響,110年本因疫情關係無法舉辦,在縮小範圍並做好防疫措施下獲得院方支持,最終仍順利完成,復健基金也得以維持收支平衡,今(111)年則預計於園藝活動中種植的花藝素材進一步加工義賣,讓親手從種子的長成、養育和照顧,一直到商品的包裝與販賣能交付到有緣人的手中,目前已開始育植青葙雞冠花和麥桿菊中。

為讓社會大眾多一點認識精神障礙病友的機會,108年於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專科護理師黃淑娟引薦下開啟與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合作燈籠繪畫,[註:普濟文史協會舉辦的普濟燈會為每年農曆新年臺南盛會之一],110年則以專案設計「我的燈籠飛上天空」藝術治療工作營,以專業的美術藝療人員帶領他們進行燈籠創作,讓民眾抬頭找尋作品的同時也能夠看見他們創作的潛能與一筆一畫的投注心力,透過拾光普濟的燈能夠緩緩溫暖每一個人,今(111)年則針對中高齡的思覺失調症病友,持續以藝術的角度延續這份陪伴。

110年舉辦「去污名化海報活動」,並邀請民眾線上投票,讓身為作者的他們能夠好好傳遞自己的故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將面臨的恐懼、外界異樣的眼光坦然的揭露於大眾面前,也許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接受,但也期望能夠尊重他們與社會同在價值,如同下面作者呼籲一般。




中華鱻傳媒 家屬有喘息空間 精障病友中繼站-奇美醫日照助病友早日獨立回歸社區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