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教育部為讓偏鄉學童享有同等飲食照顧,優化升級學校午餐,因此拍板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金門縣府爭取於烈嶼國中及賢庵國小各新建1座中央廚房,楊鎮浯縣長對此表達肯定,因金門地區學校間距離並不遠,期許透過資源整合及集中供餐以發揮經濟效益,減輕學校辦理午餐行政負擔,並確保學校午餐供應品質。
楊鎮浯縣長日前走訪烈嶼國中,並聽取烈嶼國中校長林永進針對老舊校舍更新及因應教育部補助偏鄉設立中央廚房政策的規劃情形進行簡報說明,縣長對於烈嶼國中校長及教師團隊的積極努力給予肯定,請學校將中央廚房衍伸的空間需求和學校原先思考的空間規劃整合,並責成教育處安排專案報告,將學校需求與學區中央廚房需求整合,創造更好的學習空間。
教育處羅德水處長表示,去(109)年教育處即邀集烈嶼學區學校校長討論設置中央廚房的議題,當時因中央政策未有配套,關於新設中央廚房的人力配置,經費、空間與運作模式都未明朗,因此暫時未作定案;今年配合教育部的政策推動,教育處日前再次邀集各校校長及相關人員進行研商,並達成共識,由烈嶼國中及賢庵國小擔任群長學校,啟動金門縣國中小中央廚房設置計畫,另由金寧中小學及及金沙國中協助金寧及金沙學區成立食材聯合採購聯盟。
烈嶼國中林永進校長表示,學校目前營養午餐供餐面臨最大問題是三章ㄧQ較難落實,以110年4月、5月做分析,食材標章使用率分別為21%及22%,追溯其原因,最為困難的部分在蔬果的採購,因學校就近採購的蔬果皆為在地食材,而地區大部分種植戶及零售商規模較小,在人力不足及市場需求度不夠大的情形下,農友大多無意願申請認證,因此蔬果部分標章達標率難以提升。
教育處表示,食材聯合採購的目的在於集中採購量,提升食材採購經濟規模,進而提升學童食材的質與量,未來配合縣府建設處「有機集團栽培專區」,並由農政單位輔導在地小農種植,以達地產地銷、減少碳足跡為目標,並避免因追逐達標率而耗損過多的運輸及行政成本。
分類:教育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