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

臺南在地好蛤 偏鄉中小學營養午餐加碼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生產的文蛤質優量豐,為了讓偏鄉學生認同在地產業,市府配合漁業署提供文蛤及虱目魚肉條食材給臺南市59所自辦營養午餐的偏鄉中小學,讓學生們享用新鮮又營養的在地水產品,幫學生健康加分。
    
漁業署表示,臺灣的文蛤養殖發展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當時臺灣總督府從日本及福州引進種貝在臺灣西海岸各州養殖,時至今日,文蛤已成為臺灣重要的養殖貝類之一;該署今年度補助中華民國全國漁會,免費提供水產品給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4產區縣市的偏鄉中小學,作為營養午餐食材,其中臺南市共提供59所自辦營養午餐的偏鄉中小學文蛤、虱目魚肉條。
    
臺南市長黃偉哲指出,臺南文蛤養殖面積約3,257公頃,約占全臺37.3%,居全臺之冠,集中於七股、北門、安南、將軍等地區;臺南文蛤大部分為海埔新生地魚塭養殖,加上與虱目魚混養的生態養殖方式,強調天然、低密度、不用藥及海水養殖,肉質特別鮮甜甘美,而且不抽地下水,不會造成地層下陷問題。
    
黃偉哲說,臺南養殖物種很多元,主要養殖魚種有虱目魚、臺灣鯛、文蛤、白蝦、牡蠣等,營養價值都很高,這次加碼作為營養午餐食材的文蛤,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鎂、鉀、銅、維生素B12、維生素E等營養素;另外,虱目魚營養也非常豐富,除了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也具有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三低特性,最適合正值發育時期的學童攝取。
  
黃偉哲同時提醒民眾,因應疫情升溫,民眾應多吃在地的水產食材,不僅新鮮、營養,能維持身體良好免疫力及保護力,又可減少食物運送對環境的影響,更能支持在地漁業。(照片由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中華鱻傳媒 臺南在地好蛤 偏鄉中小學營養午餐加碼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