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水產試驗所進行漁業資源復育放流工作,此批遠海梭子蟹蟹苗種源,以今年3月底至4月初收購本地漁民所捕撈到抱卵之種蟹,初期多次篩選後,經1個多月的努力成功孵育成蟹苗,於5月4日在建功嶼水域放流7萬尾;和7日在金城南門雄獅堡出海口之水域放流8萬尾,本週在滿潮時成功放流自行育成共15萬尾遠海梭子蟹苗,復育周邊海域漁業資源。
水產試驗所說明,遠海梭子蟹是金廈海域常見的蟹種,在漁獲市場需求量大,而導致近年來野生的族群數量日益減少,為彌補自然生產力的不足,加速恢復海域遠海梭子蟹族群資源復育,近幾年來開始放流自行育成遠海梭子蟹苗。
遠海梭子蟹具潛沙習性,夜間才會出來覓食,領域性極強很容易殘食;雄蟹顏色為鮮艷的藍色,體型較大,雌蟹顏色樸素,雄蟹腹甲尖而窄,雌蟹寬而圓;繁殖期為每年的3月至10月,交配過後母蟹會將卵抱在腹中,並利用海流及步足清潔腹中的卵粒,最後產出蟹苗。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遠海梭子蟹(學名:Portunus pelagicus)為梭子蟹科梭子蟹屬的動物,俗稱市仔(蠘仔)、花腳市仔(花跤蠘仔)、藍花蟹、水蟹等;分布於日本、大溪地、菲律賓、澳大利亞、泰國、馬來群島、東非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生活於水深10-30米的泥質或沙質海底;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0至-10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