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春天後母面,日夜溫差大,時令一反常,生理受其病,除了疫情外,受到空氣汙染PM2.5影響,過敏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的病人越來越多,正值防疫關鍵時期,咳嗽一聲,周遭異樣眼光全部射來,只能當起酷酷嫂,戴好口罩角落畫圈圈。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主治醫師黃書澐表示,要提升自我防護力,以「益氣」的方式來增強,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衛陽」不足的人容易被寒濕之邪侵襲,也沒有辦法適應鉅變的溫差;此時,可使用藥食同源的中藥茶飲或燉湯「提升衛陽」,調節免疫,減緩過敏症狀甚至預防病毒(寒濕之邪)感染。
黃書澐醫師指出,依照內經記載,「衛氣」是由水穀之氣中剽悍之一部化生而出,因為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故又稱「衛陽」;衛氣的功能能溫煦臟腑、潤澤皮毛、保衛肌表、抵禦外邪,也就是人體最外側的隱形防護罩;現代研究發現,古代提昇衛氣的處方例如玉屏風散,有免疫調節的效果;最新的國外期刊也刊登有可考慮使用玉屏風散加減方作為COVID-19預防。
在各種補氣中藥當中,「黃耆」是最適合平常保養用的;古籍中記載藥性「甘,微溫」,也就是說它的補性溫和,帶有淡淡甜味,小朋友接受度也比較高;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黃耆能調節Th1/Th2的比例,有效減緩過敏;因應現代人生活熬夜、外食多,體內常夾火氣,補氣容易上火。
黃書澐醫師表示,建議泡茶或是煮補湯時加入「麥門冬」,麥門冬長的很像白葡萄乾,有滋陰潤肺調節免疫效果,和補氣藥搭配可以氣陰雙補,增強藥效,更能避免喝了口乾舌燥喔!
黃書澐醫師提醒,如果已經感冒、發燒喉嚨痛,就不適合食用前述兩種藥材,不能分辨自己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的時候,建議給醫師診察,以免錯用。平時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與充足睡眠,搭配中藥調補效果更好。
「益氣防護湯」所需材料與製作方式如下:
1、食材:大雞腿1隻、薑片、米酒、鹽
藥材包B:黃耆、桂枝、麥門冬、五味子、炒白芍、茯苓
2、藥材包C:枸杞子、紅棗
藥材過濾袋兩個
3、料理作法:
(1)先將雞腿切塊成適當大小並川燙去血水。
(2)將藥材包B內的中藥材裝進濾袋後,將中藥材包、雞腿肉與薑片一起放入電鍋。
(3)電鍋內鍋加冷水,高度需淹過所有食材,外鍋加水0.8杯,按下烹煮開關。
(4)電鍋第1次跳起後,將藥材包C內的紅棗捏破後,把所有中藥材裝進濾袋放進內鍋中,外鍋再加水0.5杯,再次按下烹煮開關。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